小樱知识 > 生活常识 > 乡村振兴应把握“大国小农”国情农情

乡村振兴应把握“大国小农”国情农情

提问时间:2022-06-18 20:09:40来源:小樱知识网


徐振宇

根据第三次农业普查数据,我国小农户数量占农业经营主体98%以上,小农户从业人员占农业从业人员的90%,小农户经营耕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70%。我国农业的基本资源禀赋和人地关系格局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不会发生根本改变,从而决定了在较长时期内,我国农业的主流仍将是小规模农业。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立足“大国小农”这一基本国情农情,着力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把乡村建设好,让亿万农民有更多获得感。

小规模农业是乡村振兴必须长期面对的关键事实

长期以来,我国人多地少矛盾突出。从人均耕地面积看,世界平均水平约为0.2公顷,我国仅为0.09公顷,正所谓“人均一亩三分地”。由于城市化滞后,我国仍有2.3亿户农户,户均经营规模7.8亩,经营耕地10亩以下的农户高达2.1亿户,正所谓“户均不过十亩田”。

实际上,人多地少矛盾同样突出的日本、韩国,以超小规模农户为主的农业,在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中,同步实现了农业现代化与乡村振兴。日本、韩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经验表明,无论城市化、工业化进程有多快,无论农业科技有多发达,无论以何种力度推动规模经营,户均耕地规模都不可能在短期内显着提高。据世界银行研究,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历史进程中,日本和韩国农户户均耕地规模增长均不到一倍(分别从1955年的1.0和0.9公顷缓慢增长到2004年的1.6和1.5公顷)。参照上述经验,我国农户户均耕地规模很难在短期内迅速扩大。

近年来,各地土地流转速度显着加快,但户均耕地规模过小的事实却并未改变。当前,我国农户户均耕地规模,大致相当于欧盟的四十分之一和美国的四百分之一。在我国西南的一些丘陵山区,不仅户均耕地规模很小,而且地块非常零散。即便农户的户均耕地规模成倍甚至数倍增长,与欧美相比,以户均耕地衡量的农户规模仍然非常小。

因此,农户户均耕地规模小,并非我国农业的“问题”,而是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难有改变从而必须直面的“现状”与“特征化事实”,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现实出发点。从我国绝大多数地区的农业资源禀赋看,不可能像欧美那样普遍搞大规模农业,唯有进一步通过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农民“生活富裕”应成为乡村振兴的中心任务

乡村振兴涉及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多个方面,理应坚持“全面振兴”。与此同时,乡村振兴还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和循序渐进,需久久为功、扎实推进,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突出重点,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我国城乡差距仍然较大,促进农村居民共同富裕的任务十分艰巨。在很多农村地区,尤其是广大中西部地区的农村,首当其冲是农民增收问题。

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应将促进农民增收和生活富裕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中心任务。作为乡村振兴的民生目标,“生活富裕”包括消除农村贫困,持续增加农村居民收入,缩小城乡居民在收入、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差距,稳步提升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实现农村居民全面小康基础上的“生活富裕”。发展现代农业,加快乡村建设,最终都是为广大农民谋取更多物质利益,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从上述意义看,“生活富裕”甚至可视为乡村振兴战略的终极目标。

中央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以生活富裕为根本”。如果农民收入未能持续增长,其他方面不太可能被农民真正重视。然而在不少地区,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无论是在认识高度、重视程度、投入力度上,还是在着力点选择方面,都未能将农民收入增收作为工作重心。在农民收入增长乏力背景下,不少地区“避实就虚”,试图通过全覆盖的方式,加快推进那些更容易“看得见”的工作,突击将项目、资源、资金集中投向少数村或乡,热衷于“垒大户”“造盆景”“花架子”“搞展示”。但相当多的项目、工程与农民收入增长的关联度很低,最终沦为劳民伤财的摆设,群众口碑不好,实际效果不佳,难以复制推广,造成人力财力物力的浪费。

邓小平同志指出,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是全党想事情、做工作对不对好不好的基本尺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始终尊重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地位,切实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高度重视农民收入增长,尽可能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同“生活富裕”间的有机结合。

在城乡融合发展框架下加快推进乡村振兴

在小农户数量超2亿的人口大国,要持续提高农民收入,实现“生活富裕”,不能不跳出农业和农村,继续加快推动新型城镇化与城乡融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总方针、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目标,与加快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是并行不悖和相互促进的。发达国家的共性经验表明,现代化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是城市化,即人口与非农产业在空间集聚的持续过程。上述过程,也是乡村人口持续减少、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城乡高水平良性互动过程。唯有加快城乡融合发展,在更高水平的城市化背景下,才能更顺利地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

中央明确指出,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制度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方面取得了显着进展,但影响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尚未根本消除。为高质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加强与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协调,尽快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在城乡融合发展框架下,立足“大国小农”基本国情农情,大国大城、大国小城、大国大镇(村)、大国小镇(村),是可以共生共荣与百花争放的。

以上内容就是为大家推荐的乡村振兴应把握“大国小农”国情农情最佳回答,如果还想搜索其他问题,请收藏本网站或点击搜索更多问题

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所有来源标注为小樱知识网www.cnfyy.com的内容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若您需要引用、转载,只需要注明来源及原文链接即可。

本文标题:乡村振兴应把握“大国小农”国情农情

本文地址:https://www.cnfyy.com/shcs/338758.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