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樱知识 > 生活常识 > 段正渠的黄河诉说

段正渠的黄河诉说

提问时间:2022-06-19 04:45:35来源:小樱知识网


编者按:

“‘情境与选择——段正渠作品暨文献展(1983-2020)”在郑州美术馆连续展出了近4个月。笔者在参展期间,有幸观瞻到段正渠老师的近百幅作品。从此,知道了河南郑州有一个走出去的画家,他对黄土高原、对朴实无华的陕北农民爱得深沉。

在当代中国绘画中,段正渠是无可替代的。说他“无可替代”,是由于他的艺术气质独一无二。

他对土地和生活在北方土地上的人们,怀有深切的感情。特别是黄河中上游的黄土高原,一直牵引着他的心。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他一次又一次从郑州出发,踏上西去的旅途,到陕北高原山乡漫游。《山歌》(1987)、《红崖圪岔山曲曲》(1989)等作品成为观众认识他的开始。

在中国绘画中,农民和乡村一直没有被画家遗忘。“乡土写实绘画”所表现的遥远、孤独和纯真,曾使人耳目一新。但它也没能逃脱被摹仿、被大量复制的噩运。段正渠的作品之所以值得研究和思考,在于他善于发掘心理层面。

10年前我对段正渠笔下的陕北曾有如下感想——他的作品对于近年描绘乡土风情的油画创作仿佛是一种“刺激”和“骚扰”,这意味着既有艺术环境中出现了新的活力,这种活力并不来自陕北山乡生活本身,陕北题材也可以搞得萎靡甜俗。

从当代绘画创作的全局看,段正渠在题材选择上并不是独一无二的,选取相近题材的画家很多。段正渠与许多描绘陕北题材的画家之不同,在于他对北方乡土的观察与表现的出发点,既非出于意识形态的需要,亦非出于绘画形式的需要,而是出于内心情感的需要。段正渠作品风格的基础,是他对乡土生活和表现性绘画形式感受的自由和新鲜。

段正渠从河南到北京以后,似乎什幺也没有变。他依旧年年去黄土高原漫游,看望那里的农民,“从山上眺望缓缓流过的黄河,什幺也不做,只是静静地眺望着”。但那些坐落在干旱、辽远的山塬沟壑间的村落,那缓缓流过黄土高原的河流依然使他激动,就像他初次来到“大沟”时的感觉一样。

段正渠近年创作,仍然围绕北方黄土高原的人和自然展开。他从人物肖像、生活场面和自然景象几个不同方面,对北方大地的精神气质作多角度多层次的开掘。这些作品与一般的肖像画、风景画不同,我们在这些作品里可以感受到画家面对他所钟情的人与土地时的心灵悸动。

黄土高原的人物形象,是段正渠近年创作的重点之一。在后来的作品里,段正渠的个性化风格越来越成熟,特别是那些描绘陕北山乡生活场景的作品如《节日》(1996)、《北方》(2000)、《腊月》(2000)、《燃烧的树》(2001)、《远望》(2002)、《手电》(2002)、《镜子》(2005)、《旺火》(2006)、《油泼面》(2006),生活的兴致和情趣没有被粗放艰辛的环境所压抑,深重的夜色也仿佛被温暖的人情人性加温。

描绘幼儿形象,表现童稚情趣的作品,是段正渠绘画作品序列中新的成分。与幼儿题材作品同时出现的还有那些描绘“小玩意儿”的画面——随意扔放在桌面的琐细物件,如微型木雕、陶瓷碎片、杯子和干花、书本和笔,它们连接成日常生活的链条。但画家也会故意放一把锐利的匕首,锋芒所指,正是日常生活的链条。这些作品反映了随着人生阅历的延展,画家所关切的对象也在扩大。

流经黄土高原的黄河和依附于这条河流的人们,是段正渠一直不曾离开的绘画题材。从《夏日黄河》(1997)开始,他为我们展开了个性化的黄河图卷,这以后的一系列黄河作品里,段正渠以厚重、自由的笔触,以强烈的表现性形式描绘黄河的浪涛、黄河上空的风云以及与黄河共命运并与黄河不息搏斗的人们。近半个世纪,在北方、西北(包括河南)已经有过许多倾心于黄河的画家,段正渠只是这一队列中新的一员,但他对黄河的视觉形式处理,使他成为这一艺术序列中独具一格的环节。

段正渠画黄河,不限于表现性的形式处理。他的作品里有厚重的历史、文化诉求。近几年他创作了多幅黄河船工劳作和在黄河上捕捉巨大鲤鱼的图景。前者是写实基础上的表现,后者则是源于传说和想象的象征性演绎。(本文节选自水天中的《北方大地的“生命呼吸”》,有删减,作者系美术评论家)

以上内容就是为大家推荐的段正渠的黄河诉说最佳回答,如果还想搜索其他问题,请收藏本网站或点击搜索更多问题

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所有来源标注为小樱知识网www.cnfyy.com的内容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若您需要引用、转载,只需要注明来源及原文链接即可。

本文标题:段正渠的黄河诉说

本文地址:https://www.cnfyy.com/shcs/344378.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