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樱知识 > 生活常识 > 新形势下(高职现代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路径)

新形势下(高职现代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路径)

提问时间:2022-06-19 05:02:04来源:小樱知识网


随着新技术新模式的不断运用,“智慧物业”时代逐渐到来,物业管理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物业服务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为竞争日趋激烈的物业管理行业输送优秀的人才,是当前高职教育中亟须面对的问题。本文从优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出发,对新形势下现代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

按照教育部关于国家职业教育的实施方案与规划,我国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尤其是要落实职业教育专业动态更新要求,推动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的现实需要。其中,物业管理专业更名现代物业管理专业,尽管仅仅增加了“现代”二字,但是却丰富了物业管理的内涵,体现了当前多业态、新技术的行业发展趋势,也是充分融合当前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现实需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持续推进,现代物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火爆,但不同以往的是物业服务企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不适应当前的行业企业需要,因此,必须培养适应行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师资方面

1.师资教育背景缺乏物业管理系统教育

我国物业管理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1996年北京林业大学创办我国第一个现代物业管理专业,相比其他专业而言物业管理专业开设时间短,缺乏积淀,且现代物业管理专业多以专科为主,缺乏本科教育,目前开设研究生教育的院校也寥寥无几,这就导致现代物业管理专业师资来源有限,因此多数高职院校的现代物业管理专业教师都是由房地产专业、企业管理专业等相似专业转变过来,这些教师缺乏物业管理专业的系统教育,就使得物业管理专业的专业师资缺乏专业性。

2.师资背景缺乏物业管理行业经历

2020年以前高职院校相关专业教师招聘多数是从应届生中选聘,应届生缺乏工作经历,对行业了解仅仅是通过实习实践了解,缺乏系统的从业经历,对行业、岗位认识存在偏差,对行业中的新方法、新流程缺乏了解。因此,在教学中难免会存在凭主观感觉教学,专业教学能力、实践指导能力、应用科研能力欠缺,难以用丰富的行业经验指导学生,这就会导致人才培养与企业行业需要不相匹配。

二、课程设置方面

1.课程体系不完善且课程设置滞后与行业发展

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物业管理行业发展势头迅猛,高职院校现代物业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逐渐落后于行业发展速度,当前多数院校现代物业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依然停留在传统物业管理的工作模式,与新形势下新技术、新方法、新模式的社区服务、智慧物业等匹配度较差,导致学生在校学习的内容和企业所需的能力产生偏差,课程体系的滞后也导致学生缺少与行业前沿发展信息的敏感度和执行力。

2.课程内容缺乏实践性

高职院校中现代物业管理专业学生在校时间多数是两年,在校两年的时间中专业课程全部为校内教学课程,缺乏与行业、企业的联系,导致学生出现“理论与实践分离”的现象,不能将课堂学习的知识有效内化并转化为实践能力,从而影响职业能力的提升。尽管第三年学生在外进行顶岗实习,但多数学校对顶岗实习的学生存在管理松懈,指导不足,完全依赖企业带教师傅,加之企业是营利性单位,一切工作的开展都按照企业的目标进行,因此企业带教师傅也不会按照学校实践方案开展指导。这就导致学生在校学习的理论和企业实践的内容存在一定的偏离,而这种偏离就会让学生明显感受到校内学习的内容和实际工作内容不一致。

3.课程设置专业性不强

当前高职院校中现代物业管理专业开设的课程和房地产开发与经营专业课程相似,除了“物业管理概论”“物业管理实务”“物业管理法规”外,其他课程比如涉及“管理学”“团队建设”“市场营销”“新媒体营销”“推销与谈判”等课程和其他专业相似。课程分散且和其他工商管理类专业开设课程相似,导致无法体现现代物业管理专业的专业性,同时也不利于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作为一个独立的专业,在课程设置时应当有别于其他专业,只有经过该专业的系统学习才能在以后的就业中体现竞争力。

三、校企合作育人融合度低

1.学校对校企合作中的现实问题认识有待深化

随着后房地产时代的到来,物业管理行业人才缺口越来越大,加上现代物业管理专业开设院校少,毕业生时常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学生在毕业时,往往出现一名学生拿到多个企业的录用通知,学生和学校占据优势地位,因此在校企联合培养人才上,企业处于被动地位,学校与企业的合作还处在表面,对企业最关心的人才流失问题关注不够。企业的权益得不到保证,对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积极性就会削弱,从而影响人才培养效果。

2.学生升学影响校企合作

当前校企合作的方式多以“订单班”“现代学生制”等模式出现,这种模式可以保证企业在选聘人才时相比其他企业有一定的优势,但由于物业管理行业的工作大多在一线,需要维护业主关系,处理和业主的纠纷,工作难度大,就会导致一部分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在实践中对物业管理行业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加上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毕业生就业形势差,竞争加剧,学生专升本意愿明显增强。大二下学期开始学生着手开始专升本报班,去企业工作半年后,真切感受理想工作和实际工作的偏差,就会加剧专升本意愿。因此,学生辞职经常发生,无法留住前期倾尽全力培养的学生,企业收获和预期相差甚远,企业开展校企合作意愿不强,不愿意过多投入,多停留于表面上的合作和配合。

3.选聘企业师傅育人难度大

校企合作常见的形式有校企互聘共用的双导师教学团队建设,但是学校聘请企业导师时有相应的标准,由于企业和学校管理体制的不同,导致评价标准不同,有些经验丰富的员工可能学历或者相关资格证不达标,无法作为被聘导师。相反,一些学历达标但又不具备相关能力的员工符合要求,导致需求和实际情况出现偏差,无法满足学生上课要求。此外,上课课酬发放给师傅个人,导致企业不愿意让师傅占用正常的工作时间来学校上课,师傅就只能利用个人的空闲时间到校授课,就导致授课时间不固定。上课时间经常与学生正常课程发生冲突,无法保证企业师傅上课时间,给学生带来不便,造成课程不重要的感觉和影响。无法把优秀师傅选聘成为学生导师,就无法把一线先进的工作方法传递给学生。

人才培养解决的对策

一、拥抱变化,优化提升师资队伍

作为学生知识传播与能力培养的主要实施者,如果教师专业知识和能力不足,培养方案、课程改革都将变为“一纸空文”。针对目前现代物业管理专业教师队伍存在的客观问题,培养和打造专业化的校内教师队伍成为高职现代物业管理专业的首要任务。一方面,招聘教师时必须要求具备3年以上行业经验,确保教师熟悉一线工作方法和流程,同时鼓励专业教师走出校门进入企业进行脱产实践,了解物业管理行业最新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流程。另一方面,积极搭建校内专业教师和企业优秀师傅的交流平台,通过“培训”“挂职锻炼”“参观学习”等形式,使校内教师和企业师傅进行充分沟通和交流,让理论和实践进行碰撞,帮助校内教师了解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情况以及物业服务企业对从业人员的真实能力需求,让企业师傅了解前沿物业管理理论,多渠道提升校企师资的能力和水平。

二、主动出击,改革课程设置

高职院校应当结合行业特色并考虑学生情况开设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兴趣的课程,加快教学过程中信息化教学的运用,更好地适应00后学生的需求。同时考虑行业企业需求的变化,及时对行业企业进行调研,总结行业新技术、新方法、新模式,适当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将课程设置与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岗位需求有效衔接。构建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现代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体现现代物业管理专业人才的实践技能培养重要性,从实践环节入手,构建一套具有较强实用性的专业技能实践活动体系,涵盖现代物业管理专业多门课程,形成多元化、多结构的实践养成体系。设置有别于其他专业并能体现专业特色的课程,最终实现专业与行业、授课内容与岗位标准、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有效对接。

三、探索产教深度融合,推进升级行业合作

当前《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正在有序推进,高职院校应当迅速转变观念,主动联系行业优质企业,乘着产教融合的东风加快进行深度合作,借鉴企业先进经验优化课程设置,增强理论课程教学与企业实践实习的有机融合,使企业先进方法转化为学校理论授课内容,让学校课程始终融入行业前沿技术和流程,使学校和企业互为补充、互为促进,紧密配合,推动物业管理行业又好又快发展,更好地培养出适合企业需要、符合行业发展要求的人才。同时,加强对物业管理行业的宣传,尤其是当前疫情防控时期更是充分凸显物业管理行业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提升学生认同感和成就感。对企业优秀师傅的聘任应当本着开放包容的心态,对学历上不符合学校要求的,但工作能力突出、经验丰富的可适当考虑破格选拔,让真正有能力有水平的师傅走上讲台,成为导师,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需要。(作者简介:张鲲鹏,男,1989年8月出生,硕士研究生,房产经纪人。主要研究方向:现代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和物业管理满意度提升。作者单位:河南经贸职业学院)

以上内容就是为大家推荐的新形势下(高职现代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路径)最佳回答,如果还想搜索其他问题,请收藏本网站或点击搜索更多问题

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所有来源标注为小樱知识网www.cnfyy.com的内容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若您需要引用、转载,只需要注明来源及原文链接即可。

本文标题:新形势下(高职现代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路径)

本文地址:https://www.cnfyy.com/shcs/344523.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