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樱知识 > 生活常识 > 资本市场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资本市场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提问时间:2022-06-19 06:52:40来源:小樱知识网


2022年,资本市场改革可期。资本市场发展将更加突出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功能,注册制全面覆盖已具备基本条件,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将更进一步,违法违规惩处力度将持续提升,各地政策利好经济和市场发展……2022年,资本市场重任在肩、机遇无限。

证监会主席易会满日前表示,将把稳增长、防风险、促改革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找准定位,科学把握“稳”与“进”的关系,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强化责任担当,努力实现“三稳三进”,为稳定宏观经济积极贡献力量。

——突出市场“稳”,这是保持市场功能正常发挥、稳定市场信心的基础。多措并举促进市场平稳运行,坚决防止大上大下、急上急下。

——突出政策“稳”,稳慎评估资本市场重大政策措施出台的条件和时机,主动加强与市场的沟通,坚持先立后破、稳扎稳打。

——突出预期“稳”,积极强化与相关部门的政策协同和信息共享,多推出有利于稳增长、稳预期的政策措施,慎重出台有收缩效应的政策,防止个体正确、合成谬误。

——在改革上体现“进”,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进一步优化市场生态,促进健全市场化资源配置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市场创新活力。

——在开放上体现“进”,稳步推动资本市场制度型双向开放,强化境内外市场互联互通,加快境外上市备案制度改革,加强国际证券监管合作,处理好开放与安全的关系,支持企业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展。

——在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上体现“进”,继续保持IPO、再融资常态化,坚守科创板“硬科技”定位,建设好创业板,扎实办好北京证券交易所,规范发展私募股权和创投基金,引导资金加大对科技创新、制造业、中小企业等重点领域支持力度;发挥好资本市场并购重组主渠道作用,推动结构变革;发挥好商品期货市场功能,对冲大宗商品和能源价格剧烈波动;抓实抓细资本市场支持振作工业经济18条举措,强化直达力和精准性。

中信证券研究表示,“三稳三进”基调下,预计2022年将更加重视资本市场改革与监管两方面的平衡,其中监管力度或持续提升。

首先,“深改十二条”提出以来资本市场改革加速推进,主要制度改革相继落地,已进入制度优化期。2019年9月,中国证监会提出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12个方面重点任务,自此资本市场改革进入新的加速周期。近年来各项制度改革加速落地,如科创板注册制试点、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北交所推出、并购重组和再融资制度优化、退市制度改革等。总体来看,主要制度改革已相继落地,待改革的重要事项相对减少,后续将以制度的细节优化为主,并纠偏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部分乱象。

其次,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稳字当头”,结构性领域进入改革平衡期。2021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发展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结构性改革将在2022年迎来再平衡,更准确、有序、系统地推进。资本市场领域,同样需要为稳定宏观经济积极贡献力量,预计相关工作将更加注重平衡,把握好改革与监管的关系,保障金融体系的平稳运行。

再次,预计2022年将召开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大概率将进入金融强监管期。从历史规律来看,全国金融工作会议通常每五年召开,预计2022年将再度召开全国金融工作会议。

最后,《证券法》和《刑法》陆续落地,标志性案例陆续推出,进入法律执行期。2021年7月6日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意见》,预计文件中提出的各项细则将持续落地。《证券法》和《刑法》修订为强监管奠定了法治基础,当前行政、民事、刑事的全方位追责体系已搭建完成,立法完善后,执法必趋严。

2022年1月6日,证监会主席易会满表示,“目前来看注册制试点已经达到了预期目标,全面实行注册制的条件已逐步具备,证监会正抓紧制定全市场注册制改革方案,确保这项重大改革平稳落地”。

中信证券研究认为,目前全面注册制改革的条件已经成熟。推行全面注册制改革的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

条件一:创业板的存量注册制改革运行状况良好,积累了充分的监管经验。自2020年8月24日首批创业板注册制公司开始交易至今,创业板保持平稳运行。首先,全市场在保持IPO家数与IPO规模持续提升的同时,维持了平稳运行,并未出现明显的流动性冲击,优质公司上市后对增量资金的吸引力较为明显。其次,由于IPO排队公司数量较多,2021年发行平均耗时有所增长,但保持了发行的有序推进。最后,注册制改革下的优劣分化也有初步体现,2020年三季度以来创业板50指数明显跑赢创业板综合指数。

条件二:审核流程持续优化,市场化程度明显提高。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后IPO审核通过率一度超过95%,经过持续优化,目前审核通过率基本回归改革前的常态,标准更加清晰。随着询价新规的落地,IPO定价更加合理,部分争议现象明显减少;次新股的估值分化更加明显,也反映出市场化程度的提高。

条件三:资本市场出口更加畅通,退市公司数持续提高。资本市场出口的畅通是注册制推进的重要条件。随着退市制度改革的落地,以及退市执行力度的加强,2020年以来退市公司数维持高位。在2021年的退市公司中,低于面值退市和连续亏损退市是主要原因。当然,相比美国和中国香港市场,A股退市率仍有提高的空间。

条件四:信息披露制度更加完善,执法力度持续强化,引导市场预期。信息披露的强化是注册制推进的本质要求,客观上需要执法力度的强化,保障注册制的顺利运行。目前《证券法》和《刑法》修订相继落地,对发行过程中的信息披露违法违规和欺诈行为的处罚力度明显提升,为注册制运行保驾护航;一系列标志性案例的陆续落地,也有效引导了市场预期,树立风清气正的市场环境。

中信证券研究认为,在全面注册制改革的推动下,主板的融资功能将明显恢复,预计2022年全市场IPO规模将达到5100亿元左右,略低于2021年,流动性冲击可控。2019年以来,由于科创板与创业板发行制度的明显优势以及产业结构的升级,主板的融资功能相对萎缩。预计全市场发行制度与交易制度统一后,融资分布将更加均匀。基于截至2022年1月11日的IPO排队公司情况测算,以2021年四季度以来的审核耗时趋势推算,预计2022年全市场IPO融资规模将达到5100亿元左右,略低于2021年的5427亿元。这主要是由于主板排队公司相对较少,注册制改革带来的增量不及2019年的科创板和2020年的创业板。因此,我们预计全面注册制改革对市场的流动性压力低于2021年,总体影响可控。

2022年资本市场违法违规惩处力度将持续提升。

对资本市场而言,金融强监管或主要表现为对《关于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意见》的贯彻。2021年7月6日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意见》,而该文件已经在2020年11月2日由中央深改委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总体来看,该文件主要强调了以下三方面的内容:第一,完善全方位追责体系,强化退市等市场约束。第二,加强执法合作,重点关注大案要案、非法证券活动、债券市场、私募市场四大领域。第三,加强跨境监管执法司法协作。

北交所转板制度的推出,意味着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又迈出了实质性一步。主板注册制的实施预期下,未来各个板块均有望实现互联互通。

1月27日,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委员会2022年第7次审议会议宣布审议结果显示,首家北交所转板至科创板的公司——观典防务成功过会。从成为第一家申报新三板精选层的公司,到第一家申请直接转板的公司,到与其他精选层公司一起平移至北交所,再到第一家转板成功过会的公司,观典防务见证了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的数个“第一次”。

1月28日,全国股转公司在证监会指导下对《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分层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并向市场公开征求意见。此次《分层管理办法》修订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总基调,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坚持质量导向,统筹调整进层条件和降层情形,突出对挂牌公司经营稳定性的考察。二是坚持创新导向,增设以研发投入为核心的进层条件,与北交所上市条件紧密衔接。三是坚持市场导向,更好发挥做市商的价值发现功能。四是坚持规范导向,明确自查核查要求,杜绝存在资金占用、违规担保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公司“带病进层”,增强部分指标的抗操纵性。根据以上原则,此次《分层管理办法》修订对创新层的进入标准、调层机制、进层频次、降层安排等进行了调整。

开源证券研究表示,北交所将成为转板上市核心板块,有望复制科创板发展路径。从存量公司看,未来北交所公司的成长性和盈利能力将和科创板和创业板相近。从储备公司看,创新层和基础层中符合北交所上市标准的企业分别有809家和341家,且新三板具有数量较多的专精特新企业,将为北交所持续输送优质中小企业。在北交所吸引力十足、待上市公司储备充裕的背景下,创新层向北交所转板上市将成为国内转板市场的主流。同时北交所上市公司可以向科创板、创业板转板,因此北交所在我国资本市场的转板体系中承担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未来将成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中转板上市的核心板块。同时,北交所的发行制度、投资者门槛等与科创板基本保持一致,借鉴科创板的发展历程,北交所未来将迎来快速扩容和长期可持续发展。

北交所转板制度的推出,意味着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又迈出了实质性一步。主板注册制的实施预期下,未来各个板块均有望实现互联互通。

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逐步形成了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以新三板和北交所为核心的转板制度。但目前各层次资本市场之间仍然处于相对割裂的状态,亟须通过更加完善的转板制度加强各层次资本市场之间的互联互通,进一步提高资本市场的资金配置效率。

因此,开源证券研究认为,可分步骤、分阶段地渐进式推进覆盖全市场的转板制度的建立:第一步,以北交所成立为契机初步建立跨交易所的转板制度;第二步,以全面注册制为抓手打通交易所内部的转板和降级转板制度;第三步,以创新层为依托进一步拓展场内外市场的转板通道;第四步,逐步建立四板与新三板的双向转板制度;第五步,以竞争的方式推动全市场转板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2022年各地“两会”总体延续12.10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来的主基调,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跨周期和逆周期并举,全力稳增长,2022年全国GDP目标大概率为5.5%左右、底线是5%以上,松地产、扩基建、促消费是主要抓手,科技创新、双碳、高端制造、数字经济是产业转型重点,关注国企改革、城市群等制度红利。国盛证券研究认为,不要低估国家稳增长的决心与力度,2022年政策环境对经济和市场会比较友好。

信号1:稳增长是各地2022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各省份多将稳增长作为2022年排名靠前的重点工作,14省份将稳增长作为重点工作之首,6省份作为重点工作的第2位;其余省份多数也将扩大内需、促消费、推进重大项目投资等作为排名靠前的重点工作。

信号2:多数省份GDP目标高于5.5%,2022年全国GDP目标大概率为5.5%左右、底线是5%以上。2022年,除北京GDP目标为5%以上,上海、广东、重庆、黑龙江、青海为5.5%左右,其余省份的GDP目标均高于5.5%。可根据各省份的加权平均GDP目标增速测算全国GDP目标,我们维持今年全国GDP目标大概率为5.5%左右的判断。节奏上,Q1经济压力仍较大,是年内经济低点,Q2开始经济动能将逐步回升。

信号3:各地稳增长的抓手主要有三:松地产、扩基建、促消费。

——松地产:2022年各地普遍强调“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而去年各省份普遍强调“解决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指向各地地产政策倾向趋松。维持此前判断,我们认为稳增长离不开房地产,房地产调控有望迎来实质性放松。

——扩基建:2022年各省份加权平均的固投目标增速为8.5%,较2021年的8.2%小幅提升,指向地产松动、基建发力,其中老基建是重点,新基建相对有所淡化。继续提示:2022年基建投资有望超预期高增至8%左右甚至更高,老基建可重点关注四大方向。

——促消费:2022年各省份加权平均的社零目标增速为7.8%,较2021年的8.3%小幅下调,指向消费仍然低迷。大宗消费(如新能源车、绿色智能家电、绿色家具等)是主抓手。预计2022年消费整体仍弱,低于正常水平,Q1是短期低点,Q2开始弱复苏。

信号4:稳就业仍是硬要求,24省份计划新增就业合计1391万人。多数省份城镇调查失业率目标控制在5%或者5.5%以内,总体情况与2021年一致;新增就业方面,重点人群就业、劳动者权益保障等也是各省份关注的重点。

信号5:产业政策有四大重点:科技创新、双碳、高端制造、数字经济。

——科技创新:仍是2022年各省份关注的重点(超半数省份排在重点任务前三项),企业创新能力、创新平台、重点基数攻关是核心;17省份明确“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目标。

——双碳&双控:更加强调“有序”推进,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新能源、重点行业节能减排是主要发力点;山西、重庆、湖南等多地强调完善本身“1+N”政策体系。

——高端制造:各省份规划发力的方向集中在汽车、集成电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等;同时,各地也强调根据自身现有产业优势,进行拓展、延伸和高端化、智能化转型。

——数字经济:重要性有所提升,几乎所有省份都对数字经济发展提出了明确规划,数据基础设施、智能化等是各地关注的重点。产业发展方面,福建要求“数字经济增加值2.6万亿元以上”,浙江、湖南、西藏分别要求数字经济增长12%、15%和10%。

信号6:改革政策进一步推动,重点关注国企改革。2022年是国企改革三年攻坚战的最后一年,绝大部分省份表示将继续大力推进国企在企业所有制、市场化经营、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国有经济布局等方面的改革,确保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顺利收官”。多个省份还强调要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营商环境改革、“放管服”改革、财税金融改革、科技体制改革、农业农村综合改革、政府机构改革等。

信号7:区域政策继续强化,关注乡村振兴、都市圈城市群协同发展。四大城市群继续推进,区域间产业转移与承接、行政改革、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加快发展。此外,大部分省份区域内协调发展同样加快推进,如长吉一体化、兰州经济圈、长株潭都市圈、西安都市圈等。

信号8:防风险仍是重点,主要是地方隐性债务风险和房地产风险。整体来看,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防风险工作的底线任务。在地方隐性债务风险方面,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妥善处置存量隐性债务、加强地方隐性债务风险预警等也是工作重点;在防范地产领域风险方面,地方政府要求积极处置问题楼盘、妥善处置房地产企业履约风险。

信号9:其他关注点:疫情防控、共同富裕等。

——疫情防控:各地均强调“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预示国内“动态清零”的政策方针短期不会改变,各地防疫仍将偏严。但同时,也更加强调“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继续做好六稳、六保”。

——共同富裕:近半省份提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并将共同富裕作为改善民生的目标和要求。其中,重点关注:北京提出“研究制定促进共同富裕实施方案”,广东提出“积极探索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径和模式”,河南强调支持许昌建设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区。

编辑:陈希琳

本文根据各券商研报综合编辑整理

3852501908243

以上内容就是为大家推荐的资本市场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最佳回答,如果还想搜索其他问题,请收藏本网站或点击搜索更多问题

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所有来源标注为小樱知识网www.cnfyy.com的内容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若您需要引用、转载,只需要注明来源及原文链接即可。

本文标题:资本市场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本文地址:https://www.cnfyy.com/shcs/345503.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