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樱知识 > 生活常识 > 以产业振兴助力乡村振兴

以产业振兴助力乡村振兴

提问时间:2022-06-21 15:34:08来源:小樱知识网


汪三贵

2021年2月21日,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正式发布,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布,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同日,国家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标志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大幕全面开启。

我国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意味着在我国,无论东部、中部、西部,哪怕是最偏远的地区,都能够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区域性整体贫困。摆脱绝对贫困,也意味着我国解决了所有人民的吃穿问题,没有家庭再住危房,所有的孩子都能上小学和初中,改善了原本在很多农村地区,特别是在偏远贫困地区存在的很多人看不了病、看不起病的情况。中国是第一个提前十年完成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的国家,这是其他发展中国家没有做到的。这样的成就为我国农村下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乡村振兴是未来30年的“头号政治任务”

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最重要的政治任务。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短板在贫困,目前我国已经实现了摆脱绝对贫困这一目标从而建成了全面小康社会;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短板则在农村,所以现在要大力推动乡村振兴,这是今后几十年最重要的政治任务。2035年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道路上一个重要的关键节点,要基本实现现代化,而关键就在于农业农村要基本实现现代化。所以2020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全党将重心工作转移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来,部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强调要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因此,各行各业各部门必须要有高度自觉的大局意识,把乡村振兴作为未来30年重要的政治任务。

从整体来看,近几年我国贫困地区的发展速度要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与非贫困地区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除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以外,农村的各方面都有所改善。比如,一些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大幅改善,道路基本畅通,饮水问题也得到解决;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取得了很大突破,所有乡镇都有卫生院和学校,绝大部分村都建有卫生室,基本保证了农民就医和学生就学问题。但尽管农民收入增速连续11年快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2009年的3.11:1缩小到2.56:1,但总体来说,城乡差距依然很大,同时还存在一些有返贫风险和陷入贫困风险的脱贫户和边缘户。

发达国家都存在一个基本的特征,就是城镇和农村没有根本性的生活质量差距。比如日本,农民年收入达30万,比城镇居民的平均收入还高;美国生活在农村地区的基本都是富有的农场主;欧洲农民的生活状况也是十分优渥。相比而言,我国农村公共服务和公共基础设施还有待提高,所以很多年轻人不愿到乡村去。并且,除了部分农村像一些文学作品中描写的那样山青水秀、鸟语花香之外,大部分的村庄还是环境相对较差的。此外,农村还有很多陋习,也严重阻碍农村的发展。因此实现农村现代化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所以中央决定通过乡村振兴战略来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确保到2050年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第二个百年目标。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产业振兴

乡村振兴包括“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组织振兴”五个部分,其中最突出、最关键的是要实现产业振兴。农村没有高效率的产业,不能创造更多的财富,农民的收入就很难提高。但产业要做好就需要人才,而这又是与新型城镇化相关的。同时产业振兴还需要组织化、规模化,但目前农村人口数量众多,人均田地较少,不通过新型城镇化解决农村人口过多的问题,规模化显然是无法实现的。近年来,我国在贫困地区培育了一批特色产业,并创新了很多利益连接机制。对于这些培养起来的产业而言,可以依靠现代经营主体,进行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

另外,需要明确的是,第一产业(农业)虽然很重要,但创造的财富是非常有限的。所有发达国家第一产业的产值在GDP的占比均没有超过5%,日本和美国只有1%点多。仅靠第一产业发展农村经济显然是不够的。我国目前第一产业的产值占比是7%点多,未来会在进一步发展中逐步降低产值占比。对于农产品,人的需求是有限的,但对非农产品的需求是无限的。就比如只要收入足够多,大家都希望房子能再大一点,汽车再豪华一些,去更多地方旅游,等等。这种基本的经济逻辑就决定了财富和收入将更多的来自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很重要,但创造的财富少,所以只能是由少部分人去做,才会得到相对较高的收入。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开的信息,2020年我国农业(农林牧渔业)产值占全国经济总量的比例为7.98%,还有近36%的人口在靠农业为生,显然这一部分人是无法实现富裕的。所以,未来乡村振兴并不是要将人们都留在农村地区,而是要将更多的人们转移出来。乡村振兴并不是人口的短缺,而是人才的缺乏,同时也要靠第二、第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农村产业振兴需要生产方式的变革

在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以及“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政府都提出要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推动城乡融合,就是要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地区流动,但同时农村地区也要大力吸引高端人才推动农村当地产业发展。农村产业形式较为复杂,不同的产业有不同的组织方式。现在部分农业产业现代化程度已经很高,比如养殖业,大多由大型企业经营,实行智能化管理,而大田作物的生产组织化程度就相对较低。所以,农村产业振兴要根据需要进行生产方式的变革。

近年来农民耕地种田所获得的收入在整个家庭收入里的重要性越来越低,很多农民都外出打工,不再以耕种土地为生,以致于很多地方的土地都撂荒了。要解决这样的问题,显然就需要打破城乡分割的体制,需要让现在已经外出打工的农民能够稳定下来。所以现在各个地方,特别是中小城市,都开始放开城市户口,鼓励农民进城,农民进了城以后,即使变成城市居民,承包地和承包权还是自己的,农民可以流转给别人。所以土地“三权改革”,把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分开的“三权分置”制度,就是为了把土地流转给大户经营,以获取规模化的效率。

社会组织要在乡村振兴中发挥重要作用

任何社会的正常运转,都离不开社会组织的积极参与。在我国,政府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社会治理,都是政府在起主导作用,要制定规则,确保公平。其次,就是市场,经济活动中资源配置的主体是市场,需要不断创新,提高效率,追求利润,促进经济发展。第三,就是介于政府和市场之间的社会组织,那些市场不愿做,政府又做不了的事情,就是社会组织存在和发展的空间。

一方面,政府的很多需求要通过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来解决;另一方面,在第三次分配的作用与价值日益凸显的当下,很多企业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除了直接参与外,也要寻求与专业的社会组织合作。所以,社会组织是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一环,可以弥补政府和市场之间的空白。

对于市场主体而言,农村的机会确实少于城市,缺乏投资的积极性,而且传统产业风险也大。所以,这就需要政府投入大量的资源,来改善和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同时出台一些优惠性的政策,吸引市场主体到农村去发展。

尽管如此,在农村还是有一部分领域是市场不感兴趣,而且政府也鲜有力量去做的。那这部分领域就成了乡村振兴的瓶颈,但同时也给社会组织发挥作用提供了空间。比如农村养老问题,单靠市场的力量是不行的,因为无利可图,政府也无法投入过多精力,这就需要社会组织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来解决。在乡村振兴中,还存在着很多这样的领域。这对于社会组织来说,是机会也是挑战,社会组织一定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能力,才能承接这样的服务,而且要比政府做得更加专业。这就比如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问题,市场不会去做,政府也无法具体操作这种很细致的工作,只能依靠志愿服务组织等专业的社会组织去执行。

所以,社会组织要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作用,就是要在这些领域发力,要注重发展过人的专业能力和知识,以及细致的运作模式。在推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一旦具备某些政府认可、愿意购买服务的专业能力,对于社会组织来说将会产生巨大的机会潜力。

另一方面,对政府而言,也需要更加开放,为民间机构和市场主体提供更多的机会。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社会组织的能力,使之壮大起来,让社会组织在推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由政府制定政策,提供更多的资源,让社会和市场承担更多的责任,政府只是起到监督考核作用。

社会组织要与企业一样,有正确的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同时需要进行人才队伍的建设,在干中学,慢慢探索,不断地积累经验。要扎根某个领域,做的更加细致,更有效率,还要不断创新。社会组织的特点在于其灵活性,对社会问题的反映更迅速,并能形成一套有效的运作机制。但需要注意的是,社会组织可以把解决某一社会问题当作事业,也要考虑组织的生存、发展以及可持续运营问题,但绝不能以经济利益作为目标。

社会组织要创新才能生存,所以需要提高效率。社会变化和发展的速度很快,政府都在不断改革,提高运行效率,社会组织更要不断地创新和探索,才能在不断变化的时代中谋求生存和发展的机会。企业最常思考的问题就是如何创新开拓市场,而社会组织应该同企业一样,在创新上多下功夫,未来才能在乡村振兴中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以上内容就是为大家推荐的以产业振兴助力乡村振兴最佳回答,如果还想搜索其他问题,请收藏本网站或点击搜索更多问题

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所有来源标注为小樱知识网www.cnfyy.com的内容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若您需要引用、转载,只需要注明来源及原文链接即可。

本文标题:以产业振兴助力乡村振兴

本文地址:https://www.cnfyy.com/shcs/359835.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