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樱知识 > 生活常识 > 新媒体环境(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坚守新闻之善)

新媒体环境(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坚守新闻之善)

提问时间:2022-06-29 07:01:21来源:小樱知识网


摘要:所谓“善有善报”、“善可期”,新闻作为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善,而泛滥的谣言和虚假报道使新闻偏离了“善”的轨道。

[关键词]好消息新媒体

一.善良与新闻

什么是善?一般来说是“好”的意思。与“恶”相对,行善就是善。所谓“善如止水,水利不争万物”,“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好人,人也是好的”等体现了对“善”的追求和肯定,是社会所倡导的道德价值标准。在中国最早的字典《说文解字》中,“善”的本义是“吉祥”。探讨基本概念共同语义的元价值理论认为,“善本身”是四个核心语义的组合:某样东西有利于满足自己的需要,因而使人觉得它值得渴望,当渴望的需要得到满足时,人就会有满意的幸福感受,这是值得称赞的。①“有益”是最基本的核心语义。

新闻作为一种特殊的信息,是对最近事实的报道。就其本质属性而言,“新闻具有真实性、新鲜性和认知指导意义三个属性,‘认知指导意义’是新闻的精神价值和灵魂。没有它,新闻就没有存在的价值”。②在某种程度上,新闻充当了人们的“耳朵”和“眼睛”,“塑造”了我们对环境的认知。它帮助人们监测社会和周围环境的变化,能够及时、真实地告知新鲜的信息和最新的变化,消除不确定性,满足人类生存和生活的基本需求。此外,新闻不仅仅是信息告知,它还可以通过事实信息本身及其背后的思想来监督舆论、传承文化、教育社会。这是它的主要诉求和社会使命,也是新闻几乎无法替代的地方。正因为如此,新闻才有这样的力量:传播真善美,批判假恶丑,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和行为,促进社会问题的解决,维护国家和社会的秩序和运转。

所谓“善有善报”、“善可欲而不可求”。无论是个人还是整个社会,都离不开新闻,对个人生活和社会的运转都有一定的影响。可见,新闻符合“善”的核心语义。所以,新闻本身就是一种善。不仅如此,它还能通过自身独特的功能传播“善”,让更多的人相信善,做好事,帮助它。这是最好的消息。

二、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生态

是网络新闻线索的重要来源,是新闻传播的重要平台。新媒体的兴起拉近了人们与新闻的距离。但是,一些所谓的“新闻”也已经铺天盖地,“谣言”、“假新闻”防不胜防,屡禁不止。

去年的“上海女孩逃离江西农村”、“礼崩乐坏的东北乡村”、“北大才女回乡创业送快递”、“山西屯留纪委书记因一个老师的饭局被免”等假新闻,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爆发式传播。2017年上半年,谣言和假新闻势头不减。比如“肉松是棉花做的”、“脚底放血能治脑溢血”、“浙江金华大妈史诗般的碰瓷”、“2017年高考第一满分作文”、“北大清华将在成都建分校”、“姚明吸毒被抓”、“王者荣耀里女孩跳河自杀”、“吴京全家不是大陆籍”等等。,已在微博、朋友圈、网站、客户端广泛使用。即使在像四川九寨沟地震这样的灾难时刻,谣言也不会消失。如“九寨沟盆景滩火海成湖”、“九寨沟景区千人滞留”、“地震云可预报地震”,扰乱视听,消耗注意力。可惜的是,除了网友的盲目跟进,还有很多主流媒体转载报道,让话题升温,加速了谣言和假新闻的传播。

虚假报道和新闻反转的频繁发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新闻媒体失去了定力和决心,以速度牺牲了新闻质量,失去了“职业杀手”——调查核实,却被“假新闻”所偏。正如《中国青年报》评论员曹林所说,“新媒体的问题在于,它不断减少新闻生产的时间,缩短正当程序,热衷于把未经证实的或单方面的信息作为新闻事实发出去,埋下不断被反转的新闻病毒。”然而,每一次新闻反转都消耗着媒体的小天平,每一次跟进报道都消耗着人们对信息环境的认同,步入“塔西佗陷阱”,让人陷入“惯性质疑”。新闻的好是以真实为基础的,基本的“真实”都无法保证。新闻是否“有益”,是否能满足基本的信息需求,是解惑解惑,还是越看越糊涂,都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第三,如何坚持好消息

“善最初必须来自生命本身的力量,是生命存在的需要促使主体不断追求善的价值。”③新闻本身就是一种善,而这种“善”所能释放的价值和力量来自于新闻的内容,内容掌握在人的手中。作为社会的主体,尤其是专业的新闻媒体,应该坚守这种善,充分发挥新闻的价值和功能。

(1)坚守新闻专业主义和职业使命,守住“善”的源头

虽然这是一个“人人都是记者”的时代,但专业的新闻编辑和新闻媒体仍然是新闻工作的主体和新闻事业的“支柱”,尤其是一些传统主流媒体仍然具有相当的权威性。在瞬息万变的新媒体环境中,我们要承担更多责任,发挥引领作用,做好“把关人”,守住新闻底线。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新闻之善得以生存的土壤,任何时候都不会改变。真实性不能保证,新闻就变得“定性”了。当热点事件主导网站、微信、微博时,新闻媒体应保持一定的职业怀疑和警惕,以事实为重,多进行采访、调查和核实;不要“偷工减料”“随波逐流”,不假思索地加入转发报道的阵营。在真相未明的时候,能保持冷静,不急于定性判断,不迎合观众情绪,客观权威。无论何时,在复杂的舆论生态中,新闻媒体都要在“人人皆醉”“我独醒”的时候让真相浮出水面。再者,正所谓“人言可畏”,新闻的最终呈现在记者手中。职责和使命是新闻向善的根本源泉,浇灌着“真实”的生活土壤。在一个充满诱惑和压力的环境中,不忘自己的首创精神,以一种“铁肩担道义,巧手写文章”的职业使命感,成为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新闻善的忠实守护者。

(2)保持一颗善良的心,做一个理性独立的网民。

对于广大网民来说,网络的低门槛和开放性提供了一个自由的世界,但不是法外之地。可以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参与事件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但凡事都要谨慎,不要因为一时的“冲动”和一时的心血来潮而伤害他人和社会。一个虚假发帖、爆料、恶意攻击,都可能在脆弱敏感的网络舆论场中激起“千层浪”,也可能是一个无心之举,也可能是一个欠考虑的举动,也可能只是一场戏,但结果却不在你的掌控之中,不仅将相关人推上风口浪尖,也可能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困扰。在这个传播迅速的时代,键盘下也有“千万资产,名誉与忠诚,是非与生死”。再者,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就不会觉得烦躁,也不会被情绪左右。否则很容易被“骗”,怀疑这个世界。不要急于下判断,不要忙着选边站,等等。总之,不造谣,不信谣,做一个善良、理性、独立的网民。

(3)净化网络空房间保护“善”

新闻作为公共工具,需要其正确引导舆论、传播正能量、凝聚人心、促进和实现社会善治的力量。新闻如果偏离了原本的良好轨道,就会扰乱秩序,影响社会的正常运转。因此,作为政府和相关机构的“后盾”,我们应该及时采取行动,遏制新闻乱象,保护“好新闻”。2017年8月29日,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关于规范报刊及其新媒体采编管理的通知》,强调发布新闻报道必须经过采访核实、审核发布等程序,确保新闻报道准确客观、导向正确方可发布。未经核实的新闻报道不得发布,未经核实的新闻报道不得直接使用、发布,未经核实的网络信息不得直接使用、发布,不具备新闻发布资格的网站、微博等。不得直接转载。④这无疑是将新媒体纳入管理范围,净化网络空,警醒媒体回归新闻本位,少“火上浇油”,传递新闻温度,留住“好消息”。

以上内容就是为大家推荐的新媒体环境(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坚守新闻之善)最佳回答,如果还想搜索其他问题,请收藏本网站或点击搜索更多问题

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所有来源标注为小樱知识网www.cnfyy.com的内容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若您需要引用、转载,只需要注明来源及原文链接即可。

本文标题:新媒体环境(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坚守新闻之善)

本文地址:https://www.cnfyy.com/shcs/385628.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