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樱知识 > 生活常识 > 欧阳修(凭啥能成为北宋文坛的一代宗师)

欧阳修(凭啥能成为北宋文坛的一代宗师)

提问时间:2022-11-19 12:27:05来源:小樱知识网


01

公元1045年,叫醒北宋人民的不是闹钟,也不是梦想,而是一条耸人听闻的头条新闻:

欧阳修与外甥女不伦恋曝光,人证物证俱全!

这条新闻实在太匪夷所思,以至于当天的网络一度瘫痪。

欧阳修的亲友群里已经炸开锅:

侄子:什么情况,我老婆不是出轨家奴吗?

范仲淹:打死吕夷简我也不相信这事儿!(吕夷简:???)

梅尧臣:老欧虽然喜欢写点黄色歌曲,但他绝不是这种人!

欧阳修在出差的旅馆里醒来,揉着眼屎骂到:明的不行就来阴的?我呸!

很显然,这是政敌泼的一盆脏水,但是谣言的传播速度一向惊人,尽管欧阳修迅速发了声明和律师函警告,还是挡不住对方水军和营销号的疯狂攻击。

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古今皆然。

那么政敌究竟有什么证据呢?

人证:欧阳修外甥女的口供。

这个外甥女其实和欧阳修没有半点儿血缘关系,乃是欧阳修妹夫的前妻所生,欧阳修妹夫去世后,他的妹妹带着这个孩子投奔欧阳修,欧阳修好心抚养她长大,还将她许配给自己亲侄子欧阳晟 。

谁曾想结婚后这个外甥女竟然出轨家奴。

娶了一匹野马,头上都是草原,欧阳晟气愤地把这对奸夫淫妇送了衙门。

好巧不巧,审理案件的恰好是欧阳修的政敌,多年来,这伙人拿着放大镜使劲在欧阳修身上找茬,盯了这么久,没想到肥肉自己送上门来了。

审讯中这个女子吓得口不择言,胡乱说了许多出嫁前的事情,经过有心人的包装,事情就变得猥琐不堪。

至于物证,欧阳修的词明明白白写着呢:

望江南

江南柳,叶小未成阴。人为丝轻那忍折,

莺怜枝嫩不胜吟。留取待春深。

十四五,闲抱琵琶寻。

堂上簸钱堂下走,恁时相见已留心。何况到如今。

他们是怎么解读的呢?

“江南柳”,可不就是外甥女吗?那时候她还小,这色老头把他养在身边,“留取待春深”,就是要等她长大再下手。你看,“恁时相见已留心。何况到如今。”这句话够实锤的吧!

欧阳修:你们想多了,我就是写柳条来着。

他做梦都没想到,当时喝多了随便写的词能被解读成这样。

02

这件事越闹越大,宋仁宗不得不亲自派人审查。

结果审来审去,根本审不出什么结果。

政敌内部也很有一些正义人士,虽然之前和欧阳修看不对眼,但关键时刻却不愿意违背良心,甚至拼命为他担保。

他们只好硬着头皮给欧阳修安了这么几个罪名:

你不该收养这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女孩;

不该让她嫁给你的亲侄子;

不该帮他们孤儿寡母投资理财。

看上去很荒唐对不对?结果欧阳修就因为这无中生有的谣言被贬滁州。(今安徽阜阳)

谣言的威力,超过任何人的想象,很多时候惹得一身骚的,往往是受害者本人。

那么问题来了,欧阳修是怎么惹来这么大麻烦的呢?

这还得从他生活的时代讲起。

当时的北宋建国将近百年,社会日趋安定,但是由于北宋重文轻武的一系列政策,导致冗兵、冗官、冗费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再不改革,政府就快养不起那么庞大的官僚机构,更没钱给辽国交保护费了。

新官上任三把火的宋仁宗锐意进取,志在改革朝政,兴利除弊。

既然是改革,难免会触动一部分人的利益,以宰相吕夷简为首的守旧派群起攻击以范仲淹为首的改革派,双方展开数轮明争暗斗。

作为改革派的主力之一,欧阳修冲在战斗的最前线。

宋仁宗虽然立志改革,但是皇帝的心,海底的针。

脑子清醒的时候,他知道大宋公司内忧外患,不解决不行,于是任用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能臣干将。

但是一有人在他耳边吹风说范仲淹等人结党,他就不淡定了,一次次询问:你们结党吗?你们结党吗?你们结党吗?

架不住皇帝的质疑,再加上守旧派手段太卑劣,范仲淹、富弼等改革派的主力终于挨个下课,庆历新政宣告破产。

欧阳修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摆了一道,事实上在这之前,欧阳修就已经借故被排挤出京城,这次风波不过是两派斗争的延续罢了。

03

历代很多知识分子被贬出京城,就觉得天塌下来一样,要么唉声叹气,成天发朋友圈说“人间不值得”,要么就纵情声色,沉迷享乐,工作置之不理。

欧阳修很看不起这样的人,他年轻时就自称“达老”,想得远看得开。

20多岁时为了替范仲淹打抱不平,写信痛骂落井下石的高司谏而被贬夷陵。

在那个风俗不开化,卫生环境极差的地方,他勤勤恳恳整顿吏治,工作之余做学术、搞创作、教学生,一个没落下。

从那时候的诗可以看出他的心理素质有多强大:

戏答元珍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春风大概吹不到这个偏僻的小县城,二月才看到花开。

被残雪压低的枝头还有冻得通红的橘子,春雷滚滚使得春笋开始发芽。晚上听到南方回来的大雁鸣叫,大过年的虽然感冒却还是忍不住感慨。

曾在繁华的洛阳看过天下最美的名花牡丹,这里的野花开得虽晚,却也无需哀叹。

虽然从中央机关干部落为贫困县县长,但是我的心里毫无波澜甚至还有点想赏花。

这次来到滁州,虽然与上次相比,贬谪的理由更加憋屈,但他没有在个人的悲愤里沉沦太久,呆在闷死人的京城太久,就当来度假了。

何况开发少的地方往往污染少,风景佳,大可像飞出樊笼的鸟儿一样在林间自在歌唱:

画眉鸟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在滁州,他继续施行宽简、爱民的政策。

有人问他:你为政宽简,怎么政绩还这么好呢?

他说:宽简不是无为而治,宽是不苛刻强求,简是不繁琐复杂。

不到一年,州府的事物治理得井井有条,政通民和,闲暇时欧阳修便与当地百姓游山玩水,与民同乐,流传千古的文章《醉翁亭记》由此诞生。

文章的开头由远及近,由大及小,为我们定位出醉翁亭的所在。

滁州四面环山,西南部的山峰尤其秀美,其中一座叫琅琊山(还记得梅长苏吗?),山上有一座僧人修建的亭子,欧阳修为它取名醉翁亭。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醉翁之意显然不在酒,而在政治清明,生活富足,人民得以有闲暇出来游玩。

文章一问世,就火得一塌糊涂(大宋人民爱读书啊!),带火了造纸业、旅游业、收藏业等多个产业。

先是纸张价格上涨,随后滁州旅游业火爆,慕名前来拓碑的人络绎不绝,山上的僧人甚至把自己睡的床铺都拿来做了毛毡(拓碑用)。

过了5年,一位叫沈遵的音乐家深受启发,不远万里来到当地寻找灵感,随后谱了一曲《醉翁操》。

这首曲子风靡一时,后来又有欧阳修和苏轼先后填词。

人们爱慕的不止是《醉翁亭记》的文字之美,还在于文章背后欧阳修那种遭遇挫折而不颓丧,深处低谷而保持振作,正直、坦荡又磊落的人格力量,正是这种精神的力量使得文章光耀千古。

04

在滁州期间,全国各地的学子纷纷慕名前来拜访欧阳修,欧阳修对这些无权无势的寒门子弟总是热情又真诚地给予指导。

而他最喜爱的学生曾巩的到来,让他心情大好。

曾巩为人敦厚谦和,性情文章最得欧阳修喜爱。

这次曾巩带来了江西同乡王安石的文章,王安石一向狂傲,曾经对人说:除了欧阳修,没有人会懂我。

欧阳修看了王安石的文章,果然爱不释手,甚至激动地说:如果不能让这个人出头,就是我的耻辱!

都说文人相轻,但是欧阳修对于有才华的后辈从不吝啬褒奖之词,对待境遇不佳的同辈好友,更是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们。

梅尧臣与欧阳修相识于洛阳,两人一见如故,亦师亦友。

可惜梅尧臣多次参加进士考试,屡试不中,将近50岁了还在政府单位当临时工。

这么有才华的人不能得到重用,欧阳修当然痛心疾首,想方设法将他推荐给范仲淹、富弼等大佬们,但是不知何故没有回音。

这天梅尧臣的外甥带着自己为姑父整理的诗稿,请欧阳修作序。

欧阳修看完诗稿,不禁叹息不已。

随后在序文中,发自肺腑地写道:

常常听人们说诗人很少有混得好的,真是这样吗?大概是因为流传下来的伟大作品,大多出于境遇困顿的诗人吧。当人生遭遇坎坷,他们便寄情山水,得以饱览花鸟虫鱼的自然之美,将胸中的郁结之气寄托于自然景物之中,写出一般人难以传达的感受。

欧阳修由此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

不是写诗会让人穷苦,而是遭遇困顿后才能写出好诗。

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身处高位的达官贵人,政治理想得以施展,心中没有不平之气,诗歌对他们来说只是可有可无的消遣。而困顿的诗人,却只能将全部的心血倾注在诗文里,这让他们的诗有了震撼人心的力量。

杜甫说过“文章憎命达”,韩愈也说过“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欧阳修可谓同道中人。

05

2年多后,欧阳修相继调移扬州、颍州(安徽阜阳)、南京(今河南商丘)等地。他最喜欢的地方莫过于颍州。

颍州是个小城市,政务没有一线大都市扬州、南京那么繁忙,再加上这里气候舒适,山清水美,欧阳修一到就喜欢不已,决定以后退休了回来定居。

谁曾想,这个愿望直到他去世前一年才实现。

颍州有个西湖,虽然名气没有杭州西湖那么大,但是风景毫不逊色。

到达的时候已是暮春时节,望着琉璃一样的十顷碧湖,杨柳清风,闲适的野鸟和缓缓游动的小船,他不禁自作多情道:娇艳的海棠啊,你是不是恨我来太晚了,没有见到你开得最美的时候。(海棠:你想多了……)

初至颍州西湖

平湖十顷碧琉璃,四面清阴乍合时。

柳絮已将春去远,海棠应恨我来迟。

啼禽似与游人语,明月闲撑野艇随。

每到最佳堪乐处,却思君共把芳卮。

由于太喜爱西湖,他一连写了10首《采桑子》歌颂西湖之美。

群花凋谢后的西湖,落英满地。濛濛的柳絮随风飘扬。春游的人们次第离开,才觉得春天如此寂寥,放下窗前的帘子,看到一双燕子在细雨中翩翩飞舞。

此情此景,堪比江南烟雨,动人心弦。

采桑子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

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被贬的十年,是欧阳修兢兢业业处理地方政务的十年,也是他沉淀自己,致力于教导后生、撰写史学著作、钻研文章写作的十年。

这些年欧阳修在地方上政绩斐然,每到一处都深受民众喜爱,百姓甚至自发为他修了生祠。

有一天宋仁宗想起了这位庆历老臣,便向大臣打听:欧阳修在南京干得咋样啊?

大臣回答道:百姓都夸他是“照天蜡烛”。

宋仁宗决定将他调回汴京。

06

十年不见,宋仁宗看着这位白发苍苍,满面风霜的庆历老臣,不禁百感交集,关心询问他的年龄、身体状况。

当年他曾对身边的人说:像欧阳修这样的人,去哪里找啊!

宋仁宗明白,官场上的人身居低位时往往无所畏惧,勇于批判时政,而一旦身居高位,拥有的太多,往往畏手畏脚,再不能像年轻时一样勇敢。

事实证明欧阳修毕竟不是一般人。

十年前的他“壮年犹勇为,刺口论时政。”“岂知身愈危,惟恐职不称。”,让宰相下台,实名举报不作为的高官,痛骂落井下石的谏官……干的都是高风险容易遭殃的事。

如今重归政坛,他可能已经忘了“十年困风波,九死出陷阱”的伤疤,二话不说再次拿起他的手术刀。

第一刀,向关系户开刀。

欧阳修自己出身寒门,深知寒门子弟想要进入仕途,阻碍重重,他决定为他们扫清障碍,入职没几天,欧阳修就上书主张限制权贵子弟当官的特权。

第二刀:向宰相开刀。

宰相陈执中家里出了人命,皇上为了大事化了,想草草结案,欧阳修当然不好糊弄,连连上书请求罢免宰相。

第三刀:皇上,接招吧!

看到皇帝无端偏袒宰相,欧阳修终于忍不住痛斥宋仁宗:你这老头自以为是又爱猜忌人,迟早被自己坑死!(好疑自用而自损)。

宋仁宗一口老血差点没吐出来:老子高薪返聘你,就是让你跟我对着干?

别以为这下欧阳修就老实了,他还有更艰难的任务——向难以撼动的科举制度开刀。

07

这一年的科举,由欧阳修担任主考官。

30多年前,欧阳修初次接触韩愈的文章,就决定以韩愈为榜样。

可惜自晚唐以来,韩愈所倡导的古文运动渐渐销声匿迹,注重形式和声律的骈文再度盛行。

欧阳修和尹洙 、石介等好友反对形式大于内容的骈文,大力倡导古文,可惜物极必反,一味否定骈文的结果就是走向极端,诞生了求新求怪的“太学体”。

欧阳修决定改革文坛,就拿这届考生开刀。

欧阳修坐镇的科举,堪称史上最严的一次考试,花钱请了代考,做了小抄的权贵们率先遭殃,通通滚粗。

欧阳修还严令声明,必须语言平实,言之有物,禁止求新求怪。

上了好几年太学体补习班的学子们慌了神:我去,还有临时改变比赛规则的!

欧阳修意志坚定,不理会众口喧哗。

有位学生叫刘几的,是太学院最优秀的学生,年年拿三好学生,众人争相模仿学习他的文章,以为今年的状元非他莫属。

欧阳修拿到试卷,看到“天地轧,万物茁,圣人发”,嫌弃得眉毛皱成川字,心想:这肯定是那个刘几了,这样的人要是录取了,人人都学他写这些狗屁不通的东西还得了?

于是大笔一刷,批示:秀才剌(荒谬),考官刷。

揭开试卷一看,果然是那个刘几。

与欧阳修一起批卷的梅尧臣拿着一份试卷,不无欣喜地说:你看看这篇文章,写得真是好,大有《孟子》之风啊!

欧阳修拿过来一看,不禁连连称赞:语言自然,说理精辟,用典得当,大有古文大家的风范,只是……

梅尧臣道:只是什么?这样的文章应该评为第一。

欧阳修道:我当然想选为第一,只是这篇文章写得这么好,除了曾巩没有第二个人,如果将曾巩评为第一,只怕他人说我徇私舞弊。再者,这里面有个用典不知道出自何处?

梅尧臣道:何须出处?

出于谨慎,欧阳修最终忍痛将这篇文章评为第二,揭开糊名一看,竟不是曾巩,而是日后名震天下的千古奇才——眉州苏轼。

由于欧阳修的努力,这一届科举入选的选手堪称星光熠熠,如苏轼、苏辙、曾巩,张载、程颢、曾布……囊括了北宋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的顶尖人才。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欧阳修这样的伯乐更是难得。

(当年杜甫参加科举被奸相李林甫刷了两次,如果他遇到的是欧阳修,人生可能就因此不同。)

08

欧阳修如此大刀阔斧的改革,难道没有遇到阻碍吗?

当然有,阻碍相当大。

发榜那天,成百上千的落榜考生堵住欧阳修上早朝的路,围着他谩骂,让他滚出文艺圈。

吐槽他的留言、帖子铺天盖地,甚至还有激进的学子匿名写了《祭欧阳修文》,恨不得咒死他。

流言蜚语没有影响欧阳修的好心情,他早就预料到会有这样的结果,自信地对朋友说:我为国家选拔了真正的社稷之才,时间会证明我是对的。

这一天,苏轼、苏辙兄弟上门拜谢恩师。

之前他们的父亲苏洵曾经拿着文章上门拜访,欧阳修读完赞不绝口,积极转发,还向朝中大佬们推荐他,苏洵因此名气大增。

那时欧阳修为发现了这位大器晚成的四川才子激动不已,没想到他两个儿子也这样出色,欧阳修不禁高兴地说:虎父无犬子,这话真不假啊!

突然他想起不久前的疑问,忙向苏轼问道:你的文章里说“皋陶三次犯错,尧三次宽恕他”这是出自哪里呢?

苏轼随口说道:没有出处,我只是想当然而。

没想到欧阳修不怒反笑,称赞苏轼善于活学活用。

那时欧阳修在文坛的地位,相当于文联主席,作家协会会长,但对待才华出众的晚辈,他既不摆官腔,也没有架子。

苏轼一有文章,他必然点赞转发加留言,还逢人就说:

读了苏轼的文章,我激动得汗都流下来了,痛快!痛快!

我应该让出位置,给这个年轻人出人头地的机会。

记得我的话,30年后没人认识我欧阳修,大家一定只记得苏轼!

……

欧阳修对苏轼爱惜到这种地步,恨不能推荐他去拿个诺贝尔奖(如果那时候有的话)。

欧阳修的爱才、惜才世所罕有,早年在滁州,他就向曾巩传达想见见王安石的愿望,但王安石傲慢无礼,直到欧阳修回京城才迟迟登门拜访,欧阳修并不介意,反而亲自出门迎接他。

至此,北宋古文六大家齐集一堂,众星拱月,这个“月”无疑是对他们都有知遇之恩的欧阳修。(唐宋八大家指的是古文领域,另外两大家是唐代的先行者韩愈、柳宗元)

09

消灭了“太学体”这个怪胎,文坛气象一新,沿着健康的轨道蓬勃发展,连当初以太学体出名的落榜生刘几都改习古文,后来成功夺得状元。

欧阳修的官职更是一路晋升,甚至做到参知政事副宰相。

好不容易登上权力的巅峰,一般人怎么舍得轻易下来,但是欧阳修却一再上书请求调到颍州。

随着挚友梅尧臣的离世,再加上关节炎、眼疾、糖尿病越来越严重,欧阳修渴望隐退的心情越来越强烈,但朝廷对他的器重却只增不减。

公元 1067 年,不知从哪儿突然传出欧阳修与儿媳有染的传闻。

多年前的把戏重演,欧阳修气得饭都吃不下,待在家中拒绝上朝,要求朝廷一定要查出谣言的出处。

对于金钱收买不了,权力诱惑不了的欧阳修来说,没什么比泼一盆脏水恶心他更有用的办法了。

皇帝虽然严惩了造谣者,但欧阳修下定决心要远离这是非之地。

僵持了几个月,朝廷终于同意欧阳修调到离颍州不远的蔡州(河南)。

10

赴任途中,欧阳修回到他日思夜想的颍州逗留。

回顾崎岖坎坷的一生,他感慨万千,自己曾在政坛搅动风云,如今回到平静的乡村,须发皆白,和普通的老农一样询问农事,人生的终点大家终究差不多啊。

退居述怀寄北京韩侍中二首

悠悠身世比浮云,白首归来颍水濆。

曾看元臣调鼎鼐,却寻田叟问耕耘。

一生勤苦书千卷,万事销磨酒百分。

放浪岂无力外士,尚思亲友念离群。

来到最爱的西湖,20多年过去了,却仿佛变了天地,满目都是新的景色新的面孔,谁还记得当时和你们一起游乐的“醉翁”呢?

采桑子

平生为爱西湖好,来拥朱轮。

富贵浮云,俯仰流年二十春。

归来恰似辽东鹤,城郭人民,

触目皆新,谁识当年旧主人?

脱身得闲,他终于可以做自己最想做的事。

欧阳修晚年自号六一居士,客人问道:为何叫六一?

欧阳修道:我家有藏书一万卷,金石遗文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还有酒一壶。

客人道:看来你数学不好哦,这才五个一呢。

欧阳修笑道:这不还有我这个老翁嘛!

对欧阳修来说,退休只不过是换个地方工作罢了,在生命的最后几年,他依然勤奋著书、编书,乐此不疲。

公元1091年,苏轼来到颍州担任知州。

夜晚泛舟游湖,突然听到远处歌声袅袅,唱到:明朝车马各西东,惆怅画桥风与月。

原来是已故恩师欧阳修的词。

苏轼不禁伤感地唱和道:

木兰花令

霜馀已失长淮阔,空听潺潺清颖咽。

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

草头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还二八。

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

苏轼想起20年前来颍州探望恩师,他对自己寄予厚望,并叮嘱他:我所谓文,必与道俱。见利而迁,则非我徒。

希望苏轼能将文章用于实际,反映现实,利国利民,不要为了个人的私利而改变立场。

43年前欧阳修在颍州任职,如今自己走在恩师努力开拓和铺平的道路上,且走得更高、更远,但他从未觉得自己或者任何人能够与那位开明、豪爽、睿智的老人相提并论。

在苏轼之前,欧阳修堪称全才式的人物,在金石学、史学、书法、古文、经学等方面都有非凡的成就。

他的卓越人格更是屹立千年而不倒。

一代宗师,高山仰止……

参考文献:

1.王水照《欧阳修传》

2.黄进德《欧阳修评传》

3.《欧阳修诗词文选编》

以上内容就是为大家推荐的欧阳修(凭啥能成为北宋文坛的一代宗师)最佳回答,如果还想搜索其他问题,请收藏本网站或点击搜索更多问题

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所有来源标注为小樱知识网www.cnfyy.com的内容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若您需要引用、转载,只需要注明来源及原文链接即可。

本文标题:欧阳修(凭啥能成为北宋文坛的一代宗师)

本文地址:https://www.cnfyy.com/shcs/800370.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