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樱知识 > 生活常识 > 四书五经都有什么(“四书五经”是哪几部?为什么会成为古代文人的必修课)

四书五经都有什么(“四书五经”是哪几部?为什么会成为古代文人的必修课)

提问时间:2022-11-20 12:12:30来源:小樱知识网


“四书五经”是哪几部?为什么会成为古代文人的必修课?

在大多人的印象中“四书五经”是儒家典籍代表了儒家思想内容其实“四书五经”在古代是规范的官方教材所有读书人从开始识文断字读的就是这几部书。

四书指的是《大学》、《论语》、《孟子》、《中庸》这四本书。《论语》、《孟子》分别记录了孔子、孟子的言行议论。《大学》、《中庸》原来是《礼记》这本书里的两篇文章到了宋代宋儒们非常推崇这两篇文章的内容将其从《礼记》中独立出来与论、孟并称四书。

对于四书如何读朱熹也有很精辟的见解。他认为读书要有次第要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立其根本;次读《孟子》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微妙之处。朱熹所定的读书顺序一方面是从四书的内容出发另一方面也是从不同年龄阶段出发读不同的书以求达到最佳的效果。

“五经”原本是“六经”即:诗、书、礼、易、乐、春秋。后来因为《乐经》在流传过程中失传了后世不得见所以成了五经即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春秋》在古时候是史书的名称各国都有自己的《春秋》。之所以将史书称为《春秋》是因为古时候把一年分为两季只有春和秋所以以春秋命名代表历史。我们现在看到的《春秋》是经过孔子删定的鲁国的《春秋》当时其他各国也都有各自的《春秋》。

孔子在晚年对六经进行了删定确定了六经的内容并以此作为儒家教授学生的教材以“六经”为内容辅以“六艺”之技能来培养君子品格。

由此我们就不难看出为什么“四书五经”会成为古代文人的必修课了。

其一古代教育自孔子开始走向平民。

本来古代教育是学在官府只有贵族子弟才能读书做学问孔子创办私学人人可学教育实现了普遍化、大众化、平民化普通百姓的子弟也有机会读书求学。自然学生们学习的内容就是孔子教学的内容“四书五经”成为必读书目无可厚非。

其二儒家思想在中国社会的绝对权威地位是“四书五经”成为文人必修课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思想文化流派众多百家争鸣互不相让。到了秦朝大一统之后思想领域也开始出现了大一统的趋势。

到了汉代这种趋势成为了必然。黄老学说在汉初完成了休养生息的历史使命后退出历史舞台也是必然。

汉武帝“独尊儒术”既是他建立霸业的需要也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由此儒家思想作为官方意识形态登上历史舞台并且独自一人担任主角一唱就是中国整个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儒家思想的地位不可撼动。

作为官方意识形态那么儒家的思想、文化包括教育思想和教育内容一直都是官方规范所有的科举考试、入仕途径都离不开儒家思想。“四书五经”成为必修课自然也是情理之中、毫无争议的事实了。

以我们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四书五经”确实有非常宝贵的价值即使对于指导当代人的生活学习也不落后。但是任何一种文化都不可能是全能万能的所以我们在读这些书的时候还是要抱着辩证的态度有所甄别有所选择。

不知道您是否赞成小编的看法如果您也喜欢传统文化欢迎关注繁星国学和我们一起走进经典之门。

四书五经是哪些?

简单的说法四书指的<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四种著作;五经指的是<易>、<书>、<诗>、<礼>、<春秋>这五部典籍。

虽然这些经书在我国封建社会中是作为经典来遵奉的但其实也有时代的不同我们今天把儒家学派的经书统称为十三经是源于南宋时代而在之前又分几个时期不同的时期对经书有不一样的说法 这是要加以注意的。

其中礼经在汉朝是指仪礼主要讲士大夫阶层的礼仪在汉朝时叫<士礼>晋朝时始称<仪礼>同时还有两部讲礼的:<周礼>和<礼记>。至东汉时学者郑玄为这三部礼书作注合称三礼唐以后都列入经书。

另外我们最容易错误的是春秋一书<春秋>本是鲁国史书我们称春秋一般是指它的注解本<左传>、<公羊传>、<谷梁传>东汉以后左传流传最广影响最大通常情况下我们说春秋就是指左传。

四书在先秦前就存在的当时尚无四书之说其中<论语>孔子死后汇编的孔子言行录<<孟子>是记述旧中国时代孟轲的政治思想的书而<大学>与<中庸>本来是礼记里的两篇文章讲作学问和修身之道的到南宋时学者朱熹把它们分别独立出来加以注解并且和<论语>、<孟子>合编为一套丛书作为学习儒家经典的初级入门教材叫做<四书章句集注>简称“四书”步兴淖邮椋送饣褂懈霰鸪平小把в孤勖稀薄?

另外我要给大家讲的是这四书五经内容涉及面广包括文学、史学、哲学、政治、经济、教育、伦理、道德、天文地理、艺术科技等各个方面。

儒学最初的课程有四门功课是儒生的必修课它们是诗、书、礼、乐时称为四术约相当于今天的文学课、古代史课、政治课及音乐课。后来增设了易和春秋相当于当时的哲学课和近代史课这已经是孔子晚年的时期了后人称之为“六艺”也叫六经。其中因为古代没发明乐谱而致使乐经在战争中失传到汉朝时只剩下了其他五经汉文帝时开始设立各经学博士至武帝时代完成系统学府五经之说至此流传至今。

而所谓国学中儒学的十三经一说则是在唐朝的科举发明以后前面提到的礼分三礼春秋分三传分开计算则是九经唐太学里作为标准的经文由前九经再加<孝经>、<论语>、<尔雅>最后到宋朝时崇文抑武又把孟子列入经书共十三种以后再没增加但十三经名字的由来更晚大致在明朝汇刻<十三经注疏>和<十三经古注>才正式有了现在通用的十三经之说。

最后提提尔雅该书实际上是汉朝人在战国时代学者们积累的训诂资料的基础上编定的一部按意义分类解释的古典字典因为对读古经(严格意义上讲中国人一直在读古书)很有帮助所以被尊为经书。

古代有个对子:三星日月光四诗风雅颂。其中风指国风诗经的一种雅是大雅小雅的统称颂也诗书中的一种载体。关于此节将在以后论及对联的艺术一节谈及。

四书五经指的是什么?

关于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经典的书籍。

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在之前还有一本《乐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这六本书也被称做“六经”其中的《乐经》后来亡佚了(焚书坑儒导致)就只剩下了五经。《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儒生学子的必读之书。

四书五经的出处

出处:《白虎通·五经》:“五经何谓?《诗》、《书》《礼》、《易》、《春秋》也。”

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将“四书、五经”合称《四书五经》

儒家的五种经典指《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汉武帝建元五年(公元前 136年)设立五经博士奠定了儒家经典的尊贵地位。

一、《易》:又称《周易》包括经、传两部分。经的部分共六十四卦每卦六爻。卦辞和爻辞共约5000字可能是西周初年编定的。

它不仅对于了解殷周时代的哲学思想、社会生活有极重要的意义而且保存了一些相当罕见的商周史事材料。

《易》的传包括系辞、说卦等十个部分旧时称“十翼”是东周时人们所写的对于《易》经部分的解释。

二、《书》:又称《尚书》是我国上古时代王室诰命、誓辞和追述古代史迹的著作汇编。

最初只泛称为《书》其后分为夏、商、周书以后才称为《尚书》义谓上古之书。

秦汉之际《尚书》多亡独秦博士济南伏生壁藏之书。汉初伏生求得其书存28篇教授于齐鲁之间。

这部《尚书》以汉代通行的隶书写定故称《今文尚书》。此外汉代还有《古文尚书》据说比《今文尚书》多出16篇。

三、《诗》:又称《诗经》。汉初传授《诗》的有齐、鲁、韩三家都立于学官。

毛公亦传未得立。后来三家诗亡缺毛诗独传因此《诗》又称《毛诗》。《诗》今存305篇各篇时代早晚不一早至周初晚至春秋中期。

《诗》不仅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是了解先秦社会风貌的珍贵材料。

四、《礼》:汉时指《仪礼》后世指《礼记》。

《仪礼》是春秋战国时代一部礼仪制度的汇编。汉世所传有戴德本、戴圣本和刘向《别录》本。

《礼记》是西汉时人所编定的儒家关于礼的阐释分为《小戴礼》和《大戴礼》两种戴圣所编49篇并由郑玄作注的为《小戴礼》戴德所编85篇称为《大戴礼》。还有一部《周官》记录周朝制度也包括在“三礼”的范畴。

“三礼”之中后世以《礼记》流传最广故一般以之作为《五经》的代表。

五、《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它按年、时、月、日记载史事以春秋代表四时故名《春秋》。

现存《春秋》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共记242年间史事。虽然文句简短但对当时政治事件都有自己的见解和评价。

后人为其作注解流传下来的有《左传》、《公羊传》和《谷梁传》。合成“春秋三传”其中以《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流传最广。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四书

《大学》《中庸》和《论语》《孟子》一起合称为四书为儒家传道、授业的基本教材。

几百年来“四书”在我国广泛流传其中许多语句已成为脍炙人口的格言警句。四书为儒家经典南宋学者朱熹将《礼记》中《大学》、《中庸》两篇拿出来单独成书和《论语》、《孟子》合为四书。

据称它们分别出于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曾参、子思、孔子、孟子所以称为《四子书》(也称《四子》)简称为《四书》。之后各朝皆以《四书》列为科举考试范围因而造就《四书》独特的地位。甚至宋朝以后《四书》已凌驾《五经》的地位。南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年)当时著名理学家朱熹在福建漳州将《大学》、《论语》、《孟子》、《中庸》汇集到一起作为一套经书刊刻问世。

这位儒家大学者认为“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定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并曾说“《四子》《六经》之阶梯”(《朱子语类》)朱熹著《四书章句集注》具有划时代意义。汉唐是《五经》时代宋后是《四书》时代。“四书”指《论语》《孟子》《中庸》《大学》四部书

其中《论语》、《孟子》分别是孔子、孟子及其学生的言论集《大学》、《中庸》则是《礼记》中的两篇。首次把它们编在一起的是南宋著名学者朱熹。

不过在朱熹之前的程颢、程颐兄弟已己大力提倡这几部书了。他们认为《大学》是孔子讲授“初学入德之门”的要籍经孔子的学生曾参整理成文;《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之书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笔之子书以授孟子”的。这两部书与《论语》、《孟子》一起表达了儒学的基本思想体系是研治儒学最重要的文献。正是根据这样的观点朱熹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这四部书编在一起。因为它们分别出于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孔子、曾参、子思、孟子所以称为 “四子书”简称即为“四书”。

朱熹分别为这四部书作了注释其 中《大学》、《中庸》的注释称为“章句”《论语》、《孟子》的注释因为引用他人的说法较多所以称为“集注”。

值得注意的是朱熹所编定的《四书》次序本来是《大学》、《论语》、《孟子》、《中庸》是按照由浅入深进修的顺序排列的。后人因为《大学》、《中庸》的篇幅较短为了刻写出版的方便而把《中庸》提到《论语》之前成了现在通行的《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顺序。

由于朱熹注释的《四书》既融会了前人的学说又有他自己的独特见解切于世用;又由于以程颢、程颐兄弟和朱熹为代表的“程朱理学”地位的日益上升所以朱熹死后朝廷便将他所编定注释的《四书》审定为官书从此盛行起来到元代延佑年间(1314——1320)恢复科举考试正式把出题范围限制在朱注《四书》之内明、清沿袭而衍出“八股文”考试制度题目也都是在朱注《四书》里。

由于这些因素使《四书》不仅成为了儒学的重要经典而且也成了每个读书人的必读书成了直到近代全国统一的标准的小学教科书。

所以有人把《四书》与西方的《圣经》相比认为它是东方的“圣经”。事实上无论就其流传的广泛还是就其对于中国人人格心理铸造影响的深刻来看这种比拟都是一点也不为过的。

以上内容就是为大家推荐的四书五经都有什么(“四书五经”是哪几部?为什么会成为古代文人的必修课)最佳回答,如果还想搜索其他问题,请收藏本网站或点击搜索更多问题

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所有来源标注为小樱知识网www.cnfyy.com的内容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若您需要引用、转载,只需要注明来源及原文链接即可。

本文标题:四书五经都有什么(“四书五经”是哪几部?为什么会成为古代文人的必修课)

本文地址:https://www.cnfyy.com/shcs/802496.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