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樱知识 > 生活常识 > 范爱农(却为什么唯独对他念念不忘)

范爱农(却为什么唯独对他念念不忘)

提问时间:2022-11-21 17:27:33来源:小樱知识网


不知道现在的中学课本还有没有《藤野先生》这篇散文。近日偶然看到这篇文章,依然感觉亲切、温暖,感慨颇多。

编者也是一个老师,结合自己的学习、从教经历,不禁联想到:一个学生如果能遇到像藤野这样的好老师,真是难得和幸运!

这篇散文写于1922年鲁迅在厦门大学教书期间,鲁迅回忆了自己和老师藤野的交往过程。文章语言简约、质朴,情节简明,字里行间饱含感情和思想。这篇散文符合鲁迅的文风,是一篇外冷内热、思想深刻的好文章。

鲁迅在1902年远赴日本留学,1904年9月转到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医,在此期间遇到藤野先生——藤野严九郎。

藤野先生教授骨学、解剖学等课程,鲁迅回忆了和藤野交往的许多细节。

如藤野派他的助手把鲁迅的课堂笔记要回去,认真、仔细地批改、修正,这体现了藤野对鲁迅的器重和关怀。

藤野看到鲁迅画的医学图不准确,马上给他纠正,鲁迅在当时心里很不服气,但事后非常感激,等等。

这些细节说明,藤野先生治学严谨,一丝不苟,对学生的学习要求严格。

尤其是,根据鲁迅的说法,藤野先生希望中国也有解剖学,把这门现代学科发扬光大,这体现出藤野先生的国际主义情怀。

鲁迅之所以对藤野念念不忘,还有一个重要原因:藤野没有歧视这个中国留学生,而是特别关心、照顾他,这让远在异国他乡的鲁迅感到特别温暖,这也维护了鲁迅的自尊心。

这个背景很重要,是鲁迅写作《藤野先生》的隐含主题。

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迅速崛起。1895年甲午战争,日本打败清朝,成为亚洲的军事、科技强国。1905年日俄战争后,日本已经取代晚清成为亚洲地区的唯一军事、经济强国。

当时有许多中国留学生到日本学习,正像鲁迅在文章开头的描写:那些盘着大辫子的中国留学生还要将头扭一扭,实在“标致”极了。

这段话说明,鲁迅在当时已经有了改革旧社会、旧文化的决心和思想。

根据鲁迅的回忆,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是很受歧视的。比如鲁迅的解剖学成绩是70多分,竟然有日本学生公开搜查鲁迅的笔记,他们怀疑鲁迅从中作弊。

在这种恶劣、特殊的学习环境下,藤野先生——这位身材瘦小、貌不惊人的日本老师却没有任何民族偏见;他始终对鲁迅关心备至,对鲁迅的学习严格要求。

鲁迅说,正是这种公正无私的高尚品质深深影响着自己,他回国后一直对藤野先生念念不忘。

这篇文章情思并茂,意蕴深远,值得现在的老师、学生阅读和欣赏。

在编者看来,一个好老师不仅应当具备突出的专业技能,更要有一颗对学生的爱心;这种爱心既包括“授业、解惑”,还包括向学生传授“人生之道”。

“授业、解惑”是指传授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这是教师的本职;传授“人生之道”和学生的“情商”教育有关,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做一个好人,做一个有良知、有正义感、有同情心的知识分子。这也是教书育人的重要目标,直接关系到学生一生的人格成长。

中国人常说,小成靠智,大成靠德。一个人要想做出有益于人民、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类的重大成就,最终还是取决于人的德性——道德品质或理想、境界。正如中国的孔子、西方的苏格拉底、现代的牛顿、爱因斯坦一样,他们都是有理想、有境界的人。

鲁迅先生也一样,他的作品始终替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或边缘人物说话,像孔乙己、阿Q、祥林嫂、闰土等等;他始终致力于反映普通民众的苦难和不幸。用鲁迅的话说,这叫“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鲁迅的作品早已经享誉海内外,他的人格也被许多读者视为中华民族的良心和脊梁。

通过鲁迅对藤野的回忆,可以看出,不仅藤野的治学态度深刻影响着鲁迅,藤野先生的人品、境界、情怀更是激励着鲁迅,是鲁迅人生道路上的指明灯。

正如鲁迅在文章末尾所说,“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所的东墙上,书桌对面。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

相信许多人都有这方面的体会,一个人一生可能有很多老师,但在脑海中留下深刻影响的其实并不多。由于年长日久,大多数老师的印象会逐渐模糊;只有那些有人格魅力的老师,那些对学生有爱心、能理解和尊重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的老师,才可能让学生一辈子记住。这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就像藤野先生对鲁迅产生的影响。

老师对学生的影响首先表现在人生观、价值观方面,这叫情感教育、情商教育、人格教育,也可以称为“潜移默化”或“润物细无声”。

联系生活中的一些例子,不难发现,现在的有些学生在“情商”方面确实存在问题,像缺乏远大理想、意志力脆弱、贪图享乐;甚至顶撞父母,对抗老师,欺凌同学,等等。这些现象和学生的道德修养有关,需要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思考。

鲁迅的老师藤野本来只是一个普通的医学老师,他不是学术界名人,但通过鲁迅的《藤野先生》,许多中国读者一下子记住了这位相貌普通、性格和蔼、教学严格的老师。藤野后来辞去教授职位,回到家乡开了自己的诊所,他在1945年病逝。

据说《藤野先生》发表后,有中国读者专门托人在日本寻找这位老师。当有人找到藤野时,鲁迅已经去世了(1936年)。藤野听到鲁迅的消息,这样评价鲁迅:我早就知道他以后会有出息的,后来他果真成了名人。

这也说明,鲁迅在仙台求学时,藤野先生已经慧眼识才,早就预料到这位留学生以后会有出息。这算是千里马遇到伯乐的一段奇缘故事。

鲁迅对藤野终生铭记,他说: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不幸七年前迁居的时候,中途毁坏了一口书箱。

人是有情之物,师生关系也不例外。鲁迅能够多年来一直保存着藤野修改的讲义,足以看出他对藤野老师的尊敬和爱戴之情。这种师生情谊发自肺腑,令人感动。相信现在的老师和学生在读了这篇文章之后,也会产生“心有戚戚焉”的感觉吧。

以上内容就是为大家推荐的范爱农(却为什么唯独对他念念不忘)最佳回答,如果还想搜索其他问题,请收藏本网站或点击搜索更多问题

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所有来源标注为小樱知识网www.cnfyy.com的内容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若您需要引用、转载,只需要注明来源及原文链接即可。

本文标题:范爱农(却为什么唯独对他念念不忘)

本文地址:https://www.cnfyy.com/shcs/805587.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