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樱知识 > 生活常识 > 汉字的演变过程(国家一级文物曾被当作“废品”)

汉字的演变过程(国家一级文物曾被当作“废品”)

提问时间:2022-11-23 09:42:13来源:小樱知识网


“线条好看”、“长得好像一个小妖怪”、“长得恐龙”、“写字跟画图一样”……在杭州西湖边的妙墨赏习屋中,来往行人如是评价篆书。你可能不知道,“中国”一词最初出现在“废品”之上。这件收购站30元买回的“废品”又是如何变成“国宝”的?今晚(12月5日),由浙江卫视原创打造的全国首档书法美育交互式电视文艺节目《妙墨中国心》将播出第三期篆书篇。“解墨团”成员张一清将以“中”、“国”二字为例,讲解文字的演变过程,并与冯立一起通过一人讲解一人书写的方式,为大家讲述汉字是如何造字和用字的。

与中国各地的方言一样,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各国的汉字也出现了简繁不一、一字多形的情况。节目中,沈乐平、冯立将分别书写齐、秦、燕、楚四国的“马”字,究竟它们有何不同?而作为秦国宰相李斯的书法精品,也是秦始皇一统天下后实施“书同文”采用的字体,小篆在我国历史上有着怎样的重要意义?统一的文字在中国历史的分化与统一中又具有什么作用?

节目中,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副院长、书法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西泠印社社员、浙江省书法家协会理事、西泠印社社员沈乐平,中国美术学院教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冯立,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研究员张一清,著名文化学者、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将通过李斯《峄山石刻》、李阳冰《城隍庙碑》、吴昌硕《石鼓文》 三幅名家名帖,带领观众一起走进篆书的“迷宫”,了解它的跌宕起伏,探寻它的文化传承,也感受文字最初的美。

本期节目将以视频短片形式“活化”篆书发展过程,生动展现李斯创小篆、李阳冰复兴小篆、吴昌硕与西泠印社发扬金石篆刻文化等重要时刻。演播厅内,沈乐平也将现场演示吴昌硕的刀法,并与“解墨团”其他老师一起讲述这一方小小印章背后的故事。“妙墨体验官”林杰妮则将带大家去到缙云,感受李阳冰与缙云的翰墨之缘。

此外,本期节目还将现场连线著名作词人方文山。从“天青色等烟雨”到“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方文山将国风和音乐相结合,广受人们的戏。如今,方文山还致力于让篆书离开纸张和印章,变成一个立体的装置艺术。大家可以跟着“解墨团”和方文山一起,展卷读帖、提笔挥墨,走进古老神秘的篆书

(浙江卫视 供图)

以上内容就是为大家推荐的汉字的演变过程(国家一级文物曾被当作“废品”)最佳回答,如果还想搜索其他问题,请收藏本网站或点击搜索更多问题

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所有来源标注为小樱知识网www.cnfyy.com的内容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若您需要引用、转载,只需要注明来源及原文链接即可。

本文标题:汉字的演变过程(国家一级文物曾被当作“废品”)

本文地址:https://www.cnfyy.com/shcs/811654.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