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樱知识 > 数码解读 > 怎么控制自己不玩手机(如何能够放下一切)

怎么控制自己不玩手机(如何能够放下一切)

提问时间:2023-02-19 18:58:47来源:小樱知识网


怎么控制自己不玩手机,如何能够放下一切?

放下一切,还能每天开心自在,不胡思乱想,至于说“胡思乱想”,说白了也是为生活、工作、未来处心积虑,那是不现实也几乎不可能的。题主,我想告诉你,其实这才是真正生活。

当年,F教的创始人作为一个王子,在王城的东西南北四个城门,看到了生、老、病、死四种人生悲苦,于是便想以出家修行来化解这种苦痛。

但结果呢?几千年过去了,世界依然在这种生老病死的更替递嬗中不断延续、繁衍、前行、发展、进步,一代又一代地为名为利,征战杀伐,悲欢离合,喜怒哀乐。终于到了现在和平年代,人们不也是为了生活、事业、个人自我实现而奔波、辛苦、努力,看看大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哪一个又能做得到放下一切呢?

反过来说,放下一切真的就能够开心自在每一天吗?恰恰不能!如同只有在一定之规的约束下,才可能得到真正的自由一样,一个人只有担负起自己的人生责任或正在为自己的人生鹄的努力奋斗,才可能每天感觉到开心快乐,那是一种充实踏实的美好的幸福感,这样的同时就不会、也没有闲心胡思乱想了。

结语:人生就是一团欲望,是欲望就必须要绽放。放下一切,只能让自己更加虚空,人是骗不了自己的,会更有闲暇去胡思乱想。只有把自己的身心投入到,为理想、目标、追求努力前行奋斗的生活里,人生才会自然地感觉到开心自在,心安理得。

以上@耕读随笔 的回答希望题主喜欢,期待大家评论留言讨论。

孩子行为很过激?

孩子厌学怎么办?“厌学”常常与“网瘾”联系在一起。许多父母觉得网瘾很可怕,因为越来越多的孩子无节制地陷入其中,甚至荒废了生活、学习。

“网络成瘾”已成为一种普遍社会现象,很多孩子喜欢上网,常常因此被贴上“网瘾”的标签。确实,不少同学从喜欢上网、习惯上网,慢慢演变为网络成瘾。这些孩子每天玩手机乐此不疲,开始厌学,成绩慢慢下滑,成为了许多家庭和父母的最大烦恼。孩子厌学、陷入网瘾该怎么办?青少年心理咨询专家李建学老师为大家解析。

泉子是一个14岁的男孩子,今年读初二。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泉子是一个“别人家”的孩子——在家里特别乖巧,很听妈妈的话。而且,泉子在班里成绩名列前茅,老师同学都很喜欢他。

然而,最近,泉子妈妈却焦虑不已。原因是近来泉子沉迷网络,不愿和同学交往,天天玩手机到晚上2、3点,第二天早上起不来,到了学校后趴在桌子上睡觉。

若是不给玩,他就各种吵、闹,以不上学来威胁妈妈:若给他玩,约定好玩到几点的时间从不算数。如同意给他玩到晚上11点,他会玩到凌晨1点:如同意给他玩到晚上12点,他会玩到凌晨2点……无休止地延长时间,有时候还耍赖皮,不肯交出手机。对此,妈妈毫无办法。

更让人头疼的是,由于睡眠不足,泉子回到教室就趴桌大睡,作业也不做。有时候还会把手机带到教室玩,如果手机被老师没收,他会大吵大闹。由于他影响了班级的秩序,干扰到其他同学学习,学校频频向家长投诉。

一个在父母眼中的“乖”孩子,大家眼里的“好学生”,突然陷入“网瘾”,变得如此“叛逆”,泉子妈妈既纳闷又着急。

让妈妈崩溃的是,每天晚上为了让儿子去睡觉,弄得自己焦虑不堪,睡眠严重不足,第二天早上,她又要很早起来,因为要花很长时间让儿子起床,叫很多次都难以把他叫起来。这样一来,妈妈休息不好,一天到晚围着这件事情,精神疲惫,工作也受到影响。

无奈,妈妈只好带泉子过来进行青少年心理咨询,希望能够戒断孩子网瘾的毛病。

坐在咨询室,泉子的黑眼圈很明显,眼睛有点肿,却仍低着头玩手机。泉子妈心急如焚,一脸焦虑,抢着说孩子情况。泉子爸爸坐下来不到两分钟,手机铃声响了,说了声抱歉便匆匆出去接电话。

原来,泉子爸是业务员,平时工作特别忙,基本上不怎么管孩子。教育孩子学习的事情,全落在妈妈一个人身上。

夫妻关系也不是太亲密,反而妈妈跟孩子的关系更亲密。很多时候泉子都是跟妈妈一起睡,爸爸则睡书房。泉子妈从来不觉得这有什么问题。

学习与人际频频受挫,唯有手机为友

成绩优秀的泉子本来升了一所比较好的初中,该学校有很多他的小伙伴、同学。

泉子妈是一个容易焦虑的人,对孩子的教育特别紧张。为了给泉子更好的教育,妈妈决定把他送到一所更好的、全日制的私立寄宿学校。

泉子心里很不情愿,最后在妈妈的坚持、强迫、软磨硬泡下,只好去了。没想到,开学没几天,泉子就生病了,接到学校通知,父母把孩子接回,却发现孩子一回家就好了。之后,泉子再次被送到学校,没过几天又发烧又拉肚子。校方没办法,又向家长反映了情况。经过这样反复的折腾后,老师和家长都觉得泉子没办法适应这所学校,初一最后一学期还有一个多月时,妈妈只好又把孩子接回家中。

初二,妈妈通过关系,给孩子安排了另外一所重点中学——目前泉子就读的初中。没想到,泉子却从此开始厌学,每天晚上玩游戏。

由于泉子网瘾和厌学影响了成绩,拖了班级后腿。学校有压力,老师也有压力,家长也觉得很惭愧,妈妈更是苦口婆心,希望泉子能够努力学习。

刚开始,当泉子玩手机时,面对妈妈表现出的难过和泪水,泉子会放下手机。而现在无论妈妈怎么哭、怎么难受、怎么劝说,泉子都无动于衷,头也不抬地继续玩手机。妈妈觉得泉子已经不心疼她了,感到很伤心,也更加焦虑、无助,不知道怎么办。

妈妈觉得,泉子变成这样,这一切都是手机惹的祸。

泉子却不认为自己有网络成瘾,或者说,并没有网络成瘾这么严重。他说,晚上玩手机是因为睡不着,不玩又没有别的事情可做。

孩子的状况,折射的是家庭问题

一、父亲缺位,妈妈焦虑

在家庭关系中,父亲缺位,妈妈焦虑,孩子容易出问题。这个家庭从表面上看是一个健全的家庭,但事实上父亲是一个形式上的存在、实质上的缺位。在这个家庭中,夫妻关系长期不良,母子关系过于纠缠,孩子无法正常自由成长,不惜以牺牲自己的方式来对抗父母,以期获得成长的自由。

二、控制与反控制

父母爱孩子、希望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本是无可厚非。但对孩子上初中的问题上,妈妈并没有尊重孩子的意愿,强制性地把孩子送到寄宿学校。泉子内心更渴望与他的好友一起,在同一所学校学习。虽然寄宿学校也很不错,但泉子内心抵触,生病其实是心理抵触的躯体反应。

第二次转学时,妈妈又一次自作主张,把孩子送到一个重点学校。一直以来,泉子是一个很优秀的学生,但经过初一的折腾,他的学习受到了很大影响。到了重点学校更不适应,成绩也赶不上。

泉子一直以成绩优异自居,而在重点学校他的成绩是垫底的,这种空前的落差让他无法接受。由于他是中途插进来的,跟班里同学没什么交往、玩不到一起去,在人际关系上也频频受挫。这让本来比较自信的泉子,开始变得自卑,在现实中很不开心、很痛苦。

没有人喜欢沮丧和挫败,而游戏恰好能够给自己安慰。泉子通过玩手机游戏,一方面在逃避这种痛苦的现实;另一方面,通过这种自我破坏的方式让妈妈无可奈何,打败了妈妈对他的控制。

无论妈妈怎么哭、生病,泉子都不心疼、不体谅,说明他对妈妈是充满愤怒的。以前,妈妈通过泪水和生病,让泉子心疼她、体谅她来控制泉子,让泉子按照她的意愿去学习、生活、发展,却不知道这样做是剥夺了孩子成为他自己的权利。对于玩手机的问题,儿子和妈妈都在较劲,处在一种拉锯战中。妈妈在控制“自己的儿子”,希望儿子按照她所设的路线去发展,努力学习,变得优秀;儿子同样在控制“妈妈的儿子”,他恰恰要破坏自己的发展,玩手机、上课打瞌睡、不做作业,让自己变得颓废、学习跟不上……通过这种牺牲自我,即伤害“妈妈的儿子”的方式,让妈妈痛苦难受。显然,在这场权力的斗争中,儿子是优胜者,妈妈力不从心,以失败告终。

调整家庭关系,改变家庭氛围

通过一段时间的咨询,爸爸意识到自己对孩子的管教与陪伴太少,于是尝试重新参与到这个关系中,与妈妈一起共同面对孩子的问题,给孩子最坚实的依靠。一方面,爸爸开始与孩子更多互动,走进孩子的世界,感受孩子的喜怒哀乐;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跟孩子共同讨论订立了针对家庭三个成员的家庭规则。

另一方面,爱与自由同等重要。之前,妈妈只强调了孩子不在乎妈妈的感受,而自己却一直以来都没有去考虑孩子的感受。若要孩子在乎你的感受,首先家长要在乎孩子的感受,尊重孩子的需要。

父母学会三分做父母,七分做朋友,尝试尊重孩子,把孩子更多的成长和发展还给孩子,不再替他决策人生的交友、学习、游玩等事项,让孩子成为他自己想成为的样子。比如在学习的问题上,征得孩子同意后,把孩子调到一个孩子适应的班级。同时加强课外的补习和辅导,让孩子重新建立自信。

孩子天然是爱父母的,当他感受到父母的在乎、爱和尊重,自然也会在乎和重视父母的感受。

当孩子从父母这里获得充分的爱,建立起充分的信任感,在他遇到问题时,若能得到父母的理解和帮助,他自然会对父母表达出依恋和信任。随着咨询的进展,夫妻关系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孩子感觉到这个家庭氛围是轻松、舒服的,也促进了亲子关系的改善。

看清沉迷手机的本质,走出依赖回归现实

在与泉子的沟通中,讨论了玩手机背后潜藏的原因:“替罪羊”心理,不是我差,不是我笨,不是我不努力,只是因为晚上睡不着,我才控制不住玩手机,然后导致我休息不好、早上起不来,以致在学校打瞌睡无法专心听讲,所以学习跟不上,才会成绩不好。这样,手机成为了他的学习成绩下降的“替罪羊”,而他自己则不需要为他学习成绩的好坏承担任何责任了。当了解这些后,泉子好像有些如梦初醒的感觉。

随着家庭规则的执行,一家人作息慢慢规律,泉子手机越玩越少,他由每天晚上2点睡觉,先提前到1点,然后慢慢提前到12点,再提前到11点,一步步缩短玩手机的时间。

泉子本就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经过咨询,他认识到自己内在的“替罪羊”心理、逃避心理,不是有意而为之的,这是潜意识里面完成的。泉子明白了这一点后,也有意愿去让自己适应现在的学习环境。

通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和补习辅导,他的成绩提高了;而在自己适应的班级里,他的自信也得到大大提升,结交了几位在学习和生活上都能有共同交流的好朋友。

父母惊喜于泉子的转变,也更加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完美独立的个体,孩子的内部,早已具备了“成为他自己”的所有要素。孩子他自己也希望自己现在有一个好的学习成绩,未来有一个好的人生。

对于父母这段时间的成长与领悟,李建学老师由衷的喜悦:“是啊,若相信一颗麦粒具备了所有成为一头麦穗的要素,人们就会安心于去做最简单的浇水除草工作,而不会精细安排这一粒种子何时出苗,何时开花,更不用担心它会长成一株野草。”

整天睡着玩手机又不和父母说话?

有温度有灵感的高校人才真经为你解答。

大学毕业一年都还不找工作,整天睡觉玩手机,既不学习又不为将来打算,这种表现,已经有啃老的迹象了。一方面,她已经错过两年的校招,很快就无法以应届生的身份来找工作了,而以她现在的状况,社招是不可能找到合适工作的。另一方面,经过一年的荒废,她的专业知识估计一半都还给老师了,如果再这样荒上一两年,她的大学基本就白上了。所以说,作为家长,现在这个情况,可能比孩子之前任何一个阶段的问题都要严重。这个问题的处理,宜早不宜迟。

孩子出现这种情况,父母的教育肯定是有一定问题的,比如溺爱,娇惯等,但这里我们先不讨论之前,只讨论之后怎么办。我认为,对于这种关乎个人前途的关键事情上,父母首先不能放弃,各种方法都必须尝试,可以试试这么几个步骤。

第一步,深入了解孩子的心理

孩子大学能够顺利毕业,说明她并非没有能力工作,而是不愿意出去工作,这显然是一种主观因素产生的结果,因此,对孩子的心理进行分析,可以做到对症下药。

*在家啃老的年轻人,最普遍的一种心态是“好高骛远”。这种心理很大程度上来自不切实际的攀比,比如学文科的非要羡慕码农们的高薪,学农林的羡慕做金融的光鲜亮丽。其实大多数人也只是了解一点皮毛,或者听说过一些传说,并不了解每一种职业背后都有辛酸。另外,还有一种攀比就是与周围的同学朋友攀比,自己能找到的工作都不如别人的好,干脆就不就业了。

*还有一种普遍的心理是“懒散”。不想做事情,不想动脑筋。最重要的是对工作作息时间不适应,比如早上不想起,晚上不想睡。很多年轻人也不是不想工作,而是不想失去所谓的自由,就想自己创业或做自由职业者,想几点上班就几点上班。不过,多数家庭的现实条件是难以满足这种要求的,而且,这种要求本身也是没有考虑后果的。

*也有一些人是出于“脆弱”。受挫能力差,加上情商也比较低,在上学期间或在工作初期,被领导老师批评,被同学同事疏远,都会让他们如坐针毡,感觉自己受到不公平待遇。他们就像没穿盔甲的士兵,在战场上很快就被戳得遍体鳞伤,所以他们害怕职场。

题主说女儿性格比较内向,但一般来说,内向并不会导致职场恐惧,真经本人也是一个非常内向的人,但并没有影响到自己的职业生涯。但出现当前这种情况,也可能跟内向心理的自我强化有关。一方面,内向可能造成了自我麻痹,她会把内向作为挡箭牌,我内向我有理,就像小孩子生病了就可以理直气壮不用上学一样,她也可以理直气壮地不去工作。另一方面,内向造成了自我否定,她可能会不断自我暗示内向性格的各种缺点,认为自己一定干不好工作,认为自己出去工作一定会受委屈。如果作为父母,平时在这方面对她过于苛责,更有可能造成她的敏感,进而强化这种自我保护的机制,造成社交障碍。

第二步,做几次心理按摩

心病还须心药医,心理根源如果不解决,后面的努力就会显得苍白无力。

【首先要想办法让孩子打开心扉】

原本谈话是最好的解决方式,但目前孩子已经不和家长说话了。这有两种可能,一是父母这一年说她说得太多了,父母一开口她就认为父母是要跟她说工作的事,产生了抵触心理;另一种可能是她和父母没有什么共同语言。想要改变这一现状,父母必须要从自己身上做出一些改变。

*第一,改变说话的方式。欲速则不达,父母不妨放下急躁的心理,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平时就尽量不提找工作的事情了,语气上也不要带着嫌弃。

*第二,了解一些女儿的兴趣爱好。比如喜欢哪个明星,喜欢看什么样的电视剧,不管多么让人难接受,捏着鼻子去了解一下。等到有机会在电视或广告中看到那个明星,你可以说:闺女,来看看你的欧巴。这样可以比较容易地拉近和女儿的距离。

*第三,多创造共处的机会。如果可以,和女儿一起出门旅游,趁她心情愉快的时候,找各种机会和她交流。如果没有这个条件,可以带女儿一起去超市买东西,一起出去吃饭,一起看电影看电视。毕竟女儿上大学这几年,和父母相处时间并不长,利用这段时间来加强一下亲子关系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和孩子一起面对困难】

在家庭亲子关系得到改善之后,题主就可以选择相对轻松的时机,和女儿谈谈心可以提前组织好语句,并控制好情绪,主要通过诱导的方式让她多说话,让她自己谈谈自己想法,她为什么不想工作,是有苦衷还是就是打算混一辈子,她的苦衷在哪里,她的上进心是怎么消失的。这些问题都需要搞清楚。当然,在谈的时候需要注意几点。

*第一,要尽量站在孩子角度来思考。最好是使用鼓励的语句,比如“这个你比爸爸妈妈懂”“爸爸妈妈对你很满意了”;如果不知道怎么回应孩子的话,可以用“哦,原来是这样”“我了解了”“真是这样子呢”等等的中性语句,但千万不要用“你怎么会这样想”这样的否定语句。内向的人缺少的不是做事的能力,而是做事的信心,所以她们最需要的不是别人具体指导她,而是别人支持她理解她包容她。这种支持会为她内心增加力量,让她有勇气继续做下去。

*第二,不要想着一劳永逸。不能寄望一次谈话就能解决问题,所以不要追求每次谈话的结果,重点在于建立心灵的联系,让孩子信任父母。对内向的人来说,港湾是最重要的,如果家都不能给她安全感,她就只能寄情于手机了。

*第三,传递积极的信息。当亲子关系改善,且自己也比较掌握女儿的情况后,可以适当给她一些建议,比如“这句话这么说会更好一些”“这样的工作要不要去试试”等等。也可以干脆不提建议,就和孩子一起描绘一下未来的样子,然后从未来往前推,一起探讨每一步的可能性。这些想法,说不定就有一个点正好触及到孩子的心灵呢。

如果这些都很难解决,或者发现孩子有比较心理疾病的迹象,题主还应该及时求助专业人士,带着孩子去接受心理咨询,用更健康的想法给孩子“洗洗脑”。

第三步,让孩子尽快行动起来

解决心理问题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且,光是心动也不足以改变命运,还是必须要有行动。作为父母,可以按照从易到难的过程,让孩子尽快动起来。

*首先必须让孩子走出家门。宅是一种很要命的生活方式,不但隔绝了人和社会的联系,还会影响身体健康。所以,应该经常把孩子推出家门。像上面说的旅游,除了和父母一起,还可以让同学来邀请她一起;还有去超市买东西;或者每天出去散散步、跑跑步,去健身房做做运动。

*其次必须让孩子改变作息时间。晚上必须早睡,到晚上11点,手机就可以没收了。早上起床要求孩子必须和父母一起起床。起床后让她必须出去走上一圈才能回家,这样基本上就不会睡回笼觉了。让孩子的身心先健康起来,状态先调整起来,她的精神面貌也会发生改变。

*再次必须让孩子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就算是啃老,也要有啃老的样子,也不能什么都不做。父母如果还在上班,那家务活就要交给孩子来做,每天一次地板,做法,洗衣服,或者至少自己的饭和自己的衣服由自己负责。如果父母是做生意或者做工的,还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去,交给她一些简单的任务。当她真正尝试到啃老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时候,她心头可能会闪出一丝要去工作的念头。

最后就是断供了。上面这些事跟内向一点关系都没有,再内向的人也是可以完成的。所以,如果上面的那些事她都不愿意做,说明她并不是因为内向,而是因为懒。那最好的办法就是暂时给她断粮了。没有零花钱,手机不给充值,甚至不提供饭。这是很明确地告诉孩子,啃老是不能接受的。

第四步,帮助孩子做好职业规划

孩子毕业前找不到合适工作,毕业后不愿意找工作,很大程度上说明孩子缺乏正确的职业规划,这方面,学校教育有缺失,家庭教育也有不足。但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现在孩子还年轻,应该赶紧和她一起做好职业规划。

鉴于孩子的性格比较内向,在做职业规划应该考虑这一问题。虽然说,内向并不是一种性格缺陷,内向也不会妨碍一个人做好任何职业,但目前,孩子对内向性格还认识不清,对自己的优势特长也缺乏信心,所以,初期还是应该考虑性格因素。

*最稳妥的选择是继续上研究生。孩子目前的状态想找到一个好工作并不容易,不妨给她一年时间,让她在家全职准备考研。等她考上研究生,可选择项会更多一些,届时再好好规划职业路线。研究生阶段也算是一个给孩子给父母一个缓冲。即便考不上,也算是对专业知识的一个复习巩固。

*职业选择上有所侧重。虽然所有职业都免不了要与人打交道,但还是有些职业,主要靠个人专业能力而不是靠人际交往来实现职业发展,这样的职业是更适合内向性格的。比如说艺术创作类,撰稿人、插画师之类的,又比如做图书管理员、档案管理员、审计员等等。但这些基本上都需要学相应的专业。而适合所有专业的职业,那基本上就只有做大学教师和研究员了,这就需要继续读硕士博士。如果能下定决心,那就一口气念下去吧。

*工作地可以就近选择。尽量在离家不远的本省城市里就业,如果可以去省会,如果不好找,本市本县都可以,一方面女儿离家近顾家,另一方面也是可以给女儿足够的心理能量。孩子工作不顺心了,可以回来向父母诉说。也许将来,等到她不断成熟了,就算父母想帮她,她都只会笑笑说“没事”。

总结

孩子不愿找工作,在家颓废,浪费时光,这是一件很令父母伤心、头疼的事。真经有一个弟弟,因为听力不好,造成语言障碍,没怎么上过学,性格也内向孤僻。但他还好高骛远,不想打工,非要自己创业,就这样在家闲了半年,每晚2点睡觉,下午2点起床,过得一塌糊涂。后来也是在家里反复努力下,选择到县里去打工,慢慢的收入也提高了一些,关键是明显感觉人懂事了不少,也能吃一些苦了,做决定也没有那么冲动了。在此,也希望题主赶紧行动起来,坚决地把孩子“赶”出家门,让她自己在工作中磨砺,成长。相信有一天,你们一起回忆这段困难时光时,都不会后悔此刻的选择。

以上内容就是为大家推荐的怎么控制自己不玩手机(如何能够放下一切)最佳回答,如果还想搜索其他问题,请收藏本网站或点击搜索更多问题

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所有来源标注为小樱知识网www.cnfyy.com的内容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若您需要引用、转载,只需要注明来源及原文链接即可。

本文标题:怎么控制自己不玩手机(如何能够放下一切)

本文地址:https://www.cnfyy.com/smjd/922591.html

相关文章